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手机应用暗藏风险隐患 个人隐私技术保护迫在眉睫

2017年03月17日 18: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防御带“硬伤”

系统遭入侵

去年12月,一则京东12G用户信息被明码标价售卖的新闻在网上“刷屏”。被泄露的信息,包含用户名、密码、邮箱、电话号码、身份证信息等多个方面。京东就此发布声明,称售卖的信息源于2013年黑客对系统安全漏洞的攻击。

近年来,个人信息汇集的电商平台,成了信息泄露“重灾区”。尤其在海淘流行的当下,很多平台以“清关”为由,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信息。这导致其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安全防御系统屡屡遭到“入侵”。

根据《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有51%的网民在网购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因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数目惊人。

“一些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会要求用户进行实名注册并填写真实信息,而不法分子则利用平台的系统漏洞,通过恶意攻击、病毒软件等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朱巍说。

同样掌握大量用户个人信息的出行类、餐饮类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也被不法分子视为“猎物”,亟待加厚安全盾牌。共享单车OFO公关总监史少晨透露,OFO技术团队一方面不会向第三方公开或透露用户个人信息,另一方面也采取专业加密存储与传输方式,加大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敦促移动互联网企业切实履行用户服务协议和相关承诺,提供更加安全的产品和服务。

今年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强调,强化大数据场景下的网络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督促电信和互联网企业切实落实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责任。

“2017年6月1日将开始施行的《网络安全法》,要求互联网企业运营者建立健全信息保护制度。一些拥有海量用户信息的互联网平台将可能被纳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畴,在个人信息采集、利用和保护方面也将面临更高的监管要求。”惠志斌说。

编辑:梁霄

关键词:手机 应用 暗藏 隐患 保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