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自媒体做号产业链:文章多抄袭拼凑 团队月入数万

2017年04月10日 09:18 | 作者:赵力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内容红利催生做号大军

上大学头两年,石磊只是一名热爱阅读的工科生,他花大把时间泡在图书馆,一坐就是半天。如今,他自嘲只要连续坐上两个小时,腰就会疼。“做号要长期坐着,对身体损耗大”。

吸引他继续“坐”下去的,是文章流量背后的“内容红利”。

近年来,多个自媒体平台为鼓励原创,相继推出广告收入补贴机制、原创补贴等政策。补贴的高低与阅读量等指标的高低挂钩。

正是看中了高阅读量能带来高收益,去年上半年,大三的石磊决定加入“做号大军”。他开始在不同的平台注册账号,“同一个内容多一个平台分发就能多获得一份收益。”

他并不讳言是因为钱。

正在读书的他一个月生活费是3000元钱,他去年4月在某自媒体平台账号发出的第三篇稿子,阅读量就超过了300万。一篇文章的3000多元广告分成足以抵得上一个月的生活费。

他在这个自媒体平台发的前两篇文章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就是正常的、普通的文章。”而第三篇被他定义为“不正常的文章”。

他记得文章是写“一名老汉被城管围殴,路人无一相救”。他说,最初看到的这则消息,是一条没有时间地点的图说新闻,他在网上找了更多城管图片,拼凑出了一篇四五百字的图文消息。

“有一些自己加的内容和夸张表述。”他坦言,“我会故意说城管拿着‘三到五米长’的棍子,然后说‘持续地’殴打,各种语言加工,故意去引导读者的情绪。”

当晚9点左右石磊将稿子发布后,第二天发现,文章已经有了300多万的点击量,就连常年不见的初中同学也跟着转发。该文章的最终收益为3000多元。

石磊说,当天他特别兴奋,还跟父母打电话,说挣了好多钱。当时觉得自己很厉害,现在回想起来,这文章写得太冒险了。

“之前看到很多人都这么写,阅读量也很高。”石磊说,在阅读量与收益挂钩的利益驱动下,很多文章都是在打擦边球,追求爆款,因此在内容和标题上大做文章。一旦成为爆文,收益自然不低,如果一旦被追究,大多是封号处理。

编辑:梁霄

关键词:自媒体 产业链 团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