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研学旅行如何走进“春天里”

2017年04月19日 16:54 | 作者:张惠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评价导向:影响教育观

“现在孩子们的时间都这么紧张,研学旅行少则三五天,多则一周、10天,由于学校对老师们的评价也还是以成绩为主,再加上老师们也面临上级部门的各种任务,所以,这种活动除非是在假期,一般都尽量减少活动时间。”提及对于研学旅行的价值和意义,更有一线教师表示他们实属“心有余而力不足”。

研学旅行之所以落不到实处,和学校的评价机制不无关系。长期以来,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导致了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传授、轻全面育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师们对研学旅行的开展铺垫了不利的思想认识。

据此,刘长铭委员倡导教育行政部门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扭转单一指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错误倾向,加强对学校的全面督导,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并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另外,刘长铭委员还建议学校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方特点的教育活动,努力挖掘各地区的历史、政治、文化、自然、社会教育资源,最好建设一批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或营地,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便利条件。

□政策链接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并明确教育部负责“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11个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亦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研学 旅行 春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