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生命,为祖国澎湃——追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2017年05月18日 10:31 | 作者:王海鹰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走在地质宫前的文化广场上,眼前这座建筑庄严肃穆。

我们不由得又想起了李四光,想起这座建筑的设计者梁思成,想到黄大年,心底突然涌出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那句名言: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在黄大年身上,我们更能掂量出这句话的分量。

不少人不理解在国外已功成名就的黄大年的选择。他们在问,如果黄大年还活着,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选择回国吗?

采访中,我们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不同的被采访者。

“我想会的!” 黄大年的弟弟黄大文肯定地说,“父亲生前总和大年说,他是有祖国的人,要做个忠于国家的地质人。”

1958年8月28日,黄大年出生,父母是广西地质学校的教师。

黄大年快乐的童年时光,是在父母用心的教育和陪伴中度过的。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记忆中,父亲经常提到的那些科学家模样都差不多,“清瘦”“和善”,“带回来的行李箱中满满都是书”。

黄大年的父母是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伴随新中国成长的艰辛奋斗中,他们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对祖国自始至终表现出忠诚与责任。

黄大文知道,父母病逝未尽孝床前是哥哥心中永远的痛。

2004年3月,父亲突然病重,进入弥留之际。此时,黄大年作为英国ARKeX公司派出的代表,与美国专家一起在1000多米的大洋深处,进行“重力梯度仪”军用转民用领域的技术攻关。如果不是英国导师极力推荐,美方不会让一个中国科学家参与其中。攻关进入关键阶段,黄大年把眼泪咽到肚子里,坚持做完试验。再次回到陆地时,父亲已入土为安。

两年后,美国空军基地,同样的试验从潜艇搬上飞机时,母亲病危。临终前老人以越洋电话嘱咐爱子:“大年,你在国外工作,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早点回来,给国家做点事情……”

父母的教诲,黄大年怎能忘记?!

“会回来的!”黄大年的大学同学异口同声。

1982年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这个连年的三好生留校任教。他在毕业赠言册上简短有力地写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同学毛翔南保留至今。

编辑:梁霄

关键词:生命 祖国 澎湃 黄大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