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校园贷正常竞争 才能将高利贷赶出校园

2017年05月22日 11:06 | 作者:朱达志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作者:朱达志

正当互联网金融因争议颇多而渐次退出校园贷之际,传统银行又悄无声息地及时杀回了这一领地。

5月17日,两家国有大行宣布进军校园贷。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当日发布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信用贷款平台——“金蜜蜂校园快贷”。同日,中国银行也发布消息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目标是为高校学生打造小额信用循环贷款。

从报道披露的情况看,两家银行提供的产品都颇具市场前景。建行产品的授信额度在1000元到5万元之间,第一笔授信1000-5000元,年化利率仅为5.6%,远低于信用卡以及P2P的信用贷款利率。对大学生来说,这样优惠的条件,简直有点像天上掉馅饼。

不过,中行提供的产品贷款上限只有8000元。该行表示此贷款产品具有普惠性质,而且还提供还款宽限期服务,约定在此期间只还息不还本。报道没有披露此项贷款的利率,想必也是相当低的。

而在此之前,曾经的校园贷主力军之一的P2P网贷已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大规模“退潮”。针对网贷中出现的学生“财商”低,风险认知不够,自律性差,导致“裸条”等恶性事件频发,互联网金融平台坏账率越来越高等等问题,4月1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一个“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随后银监会还放出信号称,传统金融机构需要重新进入这个领域,来重构市场。

两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就是在这一背景中重返校园贷领域的。从上述情况看,建行和中行所提供的产品十分诱人,抢占先机、攻城略地、迅速占领市场的意图相当明显。大学生信贷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艾瑞咨询发布的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元,同比增长4.7%。

应该说,面对这么大块诱人的蛋糕,不管是什么性质、规模的金融机构,都会垂涎三尺,国有大银行更是志在必得。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对媒体声称:“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因为在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高校消费金融服务中应扮演主要角色。”

在商言商。许副行长以人大代表的身份为自己的行业代言,也无可厚非。但是许行长还是“谦虚”了一点,他没有说国有商业银行的游说能力也远超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政策资源较弱的新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显然,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是明显有利于国有大行的。

网贷进入校园,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正如当年国有银行纷纷进入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后,同样出现过不少问题。但是出了问题后,正确的处置办法是总结经验教训,给政策打补丁,而不是一刀切地不合理设限甚至取缔。更重要的是,对不同性质的问题理应采取不同的办法,政策的归政策,市场的归市场。校园贷领域出现的问题,我认为主要还是要靠市场法则去解决。

校园贷的盘子很大,应该有互联网金融的一席之地。关键是,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才能产生真正的好产品。靠政策驱赶竞争者(哪怕是那些有瑕疵的市场主体),宣称唯有自己在“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违背基本的市场经济法则的。况且,校园信贷这块市场,也理应细分出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来,以确保大学生们货比三家的选择权。如果这块市场僧多粥少,或者门槛太高,各种各样游走于政策法规红线上的高利贷公司,就必将趁虚而入。日前,杭州批捕涉非法校园贷55人。一女生借了2万元还不起,只好再次“求助”高利贷公司,拆东墙补西墙,以至于3个月后竟总共欠了放贷者25万元。如果校园贷业务正常、充分、便捷,哪里会出现如此悲剧?

另外,利率的确定本质上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只有市场自发形成的利率才是最合理、最公平、风险最小的利率。人为制定的过低利率只会有利于大资本迅速占领市场,对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多少好处,不过是一种难以持久的饮鸩止渴——等大机构把大块市场占据甚至垄断了整个市场之后,他们很可能会面临利率的大幅上调。

而且,低于市场利率条件发放的信贷,往往会被有钱有势的人截获——需要资金的没有得到资金,不需要资金的反而廉价地获得了资金。中国过去10多年来每年多达百亿元的扶贫贷款,真正发放给贫困农民的微乎其微,甚至很多农民根本就没听说过有这种贷款。此番中行采用与高校深度合作模式,由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这当然有助于降低贷款风险,但无疑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许多真正需要贷款又具备还款能力的学生,很可能就会因此而被拒之门外。

国有银行重返校园贷领域,绝不应以其他机构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退出为前提。(朱达志)

编辑:梁霄

关键词:校园贷 高利贷 校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