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3.1万人次被处理 网络主播:别再靠"博眼球"出彩了

2017年05月27日 09:47 | 作者:徐祥达 孟含琪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不搏“出位”、不挣“快钱”:有人活在“阳光”之下

马一萱是美国联合学院的学生,去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她通过投递简历和面试,成为香港一家知名网站的特邀“主播”,主要围绕奥运会讲解里约的风土人情。

这次直播,马一萱不能接受粉丝刷送的礼物,也没有额外经济收入,主办方只是承担办签证、机票、酒店、饮食等费用。但一个多月下来,这次直播还是收获颇丰:一方面,主办方通过这种专业直播吸引了不小流量,由此产生的广告效应和产品销售等商业收入相当可观;另一方面,马一萱自己也通过直播打出了品牌,这之后不少平台邀请她去当嘉宾。

不靠三俗内容搏“出位”,不靠粉丝打赏挣“快钱”,即便在国内,不少主播也在“阳光”之下挖掘“网红经济”的富矿。记者登录国内近期兴起的一些专业化网络直播平台注意到,大量主播在这里找到了不一样的生存空间,比如在“智合法律新媒体”平台,不少谙习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小众法律科目的律师不定期开办直播讲座,聚集了不少听众,也由此收获了大量案源。在专业的企业营销直播网站“盟主”平台,3000多家各类企业不间断直播产品,向顾客演示功能,回答提问,为公司开辟了一条新的市场通道。

沈阳90后小伙吕日阳是“东北猫”搞笑视频的主播,长期关注媒体传播的他认为,似乎没有其他任何一种传播方式能够像直播一样,把主播、现场和观众联系得这么紧密,这也正是这一行业的价值所在。“帅哥美女、搔首弄姿只是网络直播的初级阶段,其实很多行业都能与直播嫁接,在市场营销、品牌传播和客户培养上衍生出新的可能。”吕日阳说。

事实上,近年来在垂直细分领域传递知识、分享经验的网络主播正逐渐增多。马一萱认为,跟美国的互联网直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越来越注重内容支撑一样,国内直播业正走在转型升级的“门口”,呼唤阳光、健康的主播将成行业趋势。

从“灰色”走向“阳光”,严管只是“第一步”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摆脱靠颜值吃饭,靠‘博眼球’出彩的惯性?”采访中不少网络主播透露,行业的种种“擦边球”乱象也困扰着他们。对此专家表示,网络直播远离“灰色地带”,构建阳光形象,还需要多方努力加以规范引导。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减少直播内容违规,首要举措莫过于依法严控。去年12月,网信办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其中对禁止传播色情、暴力等违法违规信息、规范新闻信息直播、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要求。

“此次文化部在通报中重申,国家将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及行业通报机制,对违规主播实行全行业禁入,这将有效防止不良行为再度出现。”朱巍说,原先许多平台对知名主播之所以不敢管、不愿管,是因为害怕管得严让这些主播跳槽到别的平台。有了信用体系和“黑名单”制度,违规主播在任何平台都不得从业,这管住了行业的“痛点”。

沈阳城市学院互联网应用学院今年开办“网红训练营”,对学生讲授直播技巧。学院教师闻晓彤认为,“事实上,网络直播有多种收入渠道,包括电商变现,广告变现、流量变现、做活动变现等。”她说,打破主播单一靠刷礼物、打赏变现的模式,拉长产业链条,有利于倒逼主播注重内容制作,培养忠实粉丝,而不是靠“新奇特”行为刺激粉丝的短期消费。“对此,相关部门可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设立专业型直播平台,并引导直播业完善商业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网络直播业的健康发展还离不开受众的转变。“什么时候网络上的‘偷窥’‘猎奇’等心理少了,而注重知识学习、个人修养的需求多了,网络直播‘脱俗向雅’才有了最大的源动力!”一位直播平台CEO说。(参与采写:徐祥达、孟含琪)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网络 主播 眼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