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这些艺术大师用尽一生回到童年

2017年05月31日 15:08 | 作者:范昕 |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原标题:这些艺术大师用尽一生回到童年

是的,你没看错———这些不是儿童画,而是艺术大师的作品。而他们所追求的,就是像孩子一样画画。毕加索、米罗、克利、马蒂斯、夏加尔、杜布菲等等,莫不如是。

艺术大师试图回到童年,找寻的其实是一种纯朴、真挚、忠于内心的表达。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重温这一段段找寻之路,也是提醒自己,儿童的本性是多么可贵。这份“初心”,是艺术创作值得珍视的原创力。

左一:胡安·米罗的《照镜子的女子》

左二:让·杜布菲的画作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静物》

保罗·克利的 《猫和鸟》

马克·夏加尔的 《红色的屋顶》 (局部)

毕加索:追随内心的表达,找回失落的绘画自由

把肖像画成“歪瓜裂枣”“七零八落”的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画作常常让人直呼“看不懂”,怎会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事实上,毕加索是受正统学院派美术教育成长起来的。七八岁的他,画起学院式素描已经有模有样。14岁那年考入巴塞罗那美术学院高级班时,他已经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了,被人们感叹为“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才”。颇具“沙龙”风格、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 《第一次圣餐》,就是毕加索求学时期的代表作,显然,他已深谙处理高难度细节的各类学院派技巧,在画作中流露出浓浓的传统现实主义画风。

令人意外的是,毕加索却用尽此后所有时光去学习像个孩子那样画画,找回失落在童年的绘画自由。他70多载的创作历程简直算得上一部近现代西方美术简史:经历“古典时期”,开创“立体主义”,游刃有余地徜徉在具象世界之后,又以抽象视角打开人们对于艺术的狂热。他来来去去,只为放下束缚。

早在创作于1907年的 《亚威农少女》 中,毕加索就显出打破既定程式的尝试。这幅描绘5位少女的油画与写实无关,也没有立体、透视,人物正面的脸上竟然出现了侧面的鼻子,甚至有一张脸上的五官全部错乱。充满扭曲与变形的画面,似乎是越画越无厘头,就像人们所感叹的“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它却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催生了立体主义的诞生。那一年,毕加索26岁,已经踏上回到童年的路。

晚年的毕加索,进入“田园时期”,俨然沉浸在田园的老顽童,玩世不恭、随心所欲地画,无论主题还是形式都达到了奔放自由的境界。比如他曾根据委拉斯凯兹、戈雅、伦勃朗、提香、马奈等人的名作画过一系列变奏作品,以超现实的旋涡弧线和抽象的几何造型重塑古典至印象派时期的经典,画中从真实到符号、从再现到表现、从现实到超现实等种种转化,都是在用孩童般的肆无忌惮来完成。

在毕加索眼中,自己艺术创作中所使用的不同风格不是在一步一步接近绘画的理想境界。他曾坦言想要表达多样的主题,当然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并不一定代表着进化或进步。只是说,人们要追随自己的内心表达,并尊重它们的表达方式。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六一儿童节 儿童 艺术 绘画 艺术大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