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孙衍吾:凝聚大家的心血 文化“愚公”37年书香梦

2017年06月05日 14:54 | 作者: 刘邓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老孙用牙缝中挤出的钱买了多少书?他保留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邮局订报单据和购书单能铺满10平方米水泥地。

“我亲爱的父母说,一粒粮食一滴汗,那么“知海书屋”的每本书、每一份报刊,都凝结着一家人的心血。”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完回海口后,孙衍吾在纸上写下这句话,拍照发给记者。

“将做有益于他人的事,当作我的个人修炼。我自己没考上大学,终生不甘心。我办书屋,除了自学,就想让更多农村孩子能读书、能考大学,不让他们的人生留遗憾。”这是老孙办“知海书屋”的“初心”。

截至2016年,他所在的村庄考上130多名大学生,他们无一例外都在“知海书屋”里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在这里读书、看报、了解国内外大事。口口相传之下,附近村庄和县城中小学的学生也成为这里的常客。此外,孙衍吾还踩着一辆“永久”牌带大梁的破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流动书箱,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给人送书,至今依旧。

记者五一采访时,偶遇来书屋看望老孙的胡诗泽和陆善山。两人都是高中就读定安中学时慕名而来,在这里度过无数个周末时光。如今大学毕业多年的二人,一个在海南某县检察院任职,一个成为返乡创业优秀青年,每逢节假日都会抽时间过来看望老孙。“真的很感谢孙叔,他这样的人真是找不到了。”陆善山说。

藏书不舍有字纸

很多人只知道“知海书屋”是个图书馆,但只有走进书屋的人、走近老孙的人才能够明白,挂在书屋二楼的匾额“藏书楼”才真正道出其真义所在。这个藏,既是收藏,更是珍藏。

老孙的藏报架是特意找人用铁皮定做的,每个书架下面都垫着一块砖,为了防止海南湿气重、地面潮而损坏报纸。为节省空间,书架“顶天立地”与楼层齐高,上面摆满了装订好的旧报纸。报纸是用特地买的牛皮纸和麻绳,由老孙和他的儿子孙春源在最近6年间夜以继日,一张张、一本本手工装订的。

在“知海书屋”,不仅能看到时下的报纸杂志,你还能找到“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所有报纸,整整齐齐、装订成册,甚至还有民国的课本。老孙抽出一本封面已经缺了一角的书卷,像个孩子献宝一样拿给记者看。“1959年的《星火燎原》,毛主席给这本书亲笔题字的嘞。”

一本本发黄的册页,透着一股时间的厚重,还有老孙不足为外人道的自得。

爱书如命的老孙,只要是有字的纸都不舍得扔掉,对于这一点老孙念念不忘其父母的优良家风,“我父母扫地的时候,掉下来有字的纸,给我看过才丢掉。”

老孙说,他的“知海书屋”靠的就是收集旧书旧报一点点攒起来的。别人觉得没用的、丢掉的,他捡回来,捋平抹直,擦拭干净。如今,老孙的“知海书屋”有70多种报纸的合订本两万本、书籍10余万册。

很多读书人来到这里,感慨老孙的书屋是“定安藏书第一家”,也有人评说,“孙衍吾没有洗衣机、没有空调、没有衣柜,什么家具都没有,书报却像山一样堆起来”。

老孙不仅藏书,还注意收藏一些民间老物件。老米桶、旧盘子、算盘、小人书、煤油灯……随着时代的变迁,别人当垃圾扔掉的,他却当宝贝拿回家,一放就是几十年。甚至还挨家挨户上门,求取一些老乡贤的手稿存在他的书屋。“现在他们的一些子女、孙子都感谢我,说以前长辈的作品都找不到了,没想到你这里有。”

编辑:梁霄

关键词:孙衍吾 心血 文化 书香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