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方精云:大自然的“医生”

2017年06月06日 16:59 | 作者:罗韦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野外调查路上“上下求索”

“生态学家要成为大自然的医生。”方精云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只有走进自然熟悉自然,才能判断它是否健康,知道怎么给它“瞧病”。

他所说的走进自然也就是“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获得一手资料和科研数据绕不过的“路”。

1995年5月6日,我国首次有组织的“远征北极点”科考队踏上征程。方精云就是7名科考队员之一。

方精云回忆整个过程都很惊险:在极区飞行时,螺旋桨式的飞机出现了故障,“身下起伏的山峦也跟着蹦蹦跳跳起来”,有队员甚至写下了遗嘱;取样的过程也十分艰难:“镐尖与冻土接触的那一刹那,手上立刻觉出了一阵麻酥酥的滋味,五脏六腑也给震得好像要翻个个儿。”

当时同行的人民日报社记者孔晓宁在《走进北极》一书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方精云跳下洞,从不同的层次,把冰样装进小塑料瓶里。这事需要精细。他嫌戴手套碍事,于是把手套甩了上来。很快,他两只裸露的双手,冻得又红又肿……

就这样,方精云冒险取得了北极生物、冻土、冰雪和大气的大量样品。

回北京对这些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后,方精云便开始关注植物和环境中重要化学元素的分布及相互关系。2005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英国《新植物学家》(NewPhytologist)上发表关于中国氮、磷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论文,被国外著名学者评价为“填补了全球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的空白”。

近30年来,方精云课题组已对我国西藏、青海、新疆、黑龙江、海南等几乎所有省区和日本的主要植被类型进行过实地考察或定点监测,初步发现了我国植物多样性的某些地理分布规律。

“植物多样性”是方精云最早开展野外调查的研究内容,从1989年延续至今,也是他“付出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个方向”。

起初,科研设备仪器和野外生存条件还比较落后,方精云和同事、学生们经常是扛着钢钎、铁镐等工具,拿上锅和干粮就直奔原始森林开展调查工作,有时一待就是两三个月。

野外调查虽苦,方精云却甘之如饴,用他同事吉成均副教授的话说是“一到林子里,方精云整个人都充满了干劲。”他还回忆说方精云的体力很好,“有时还会给大家做饭,味道还不错。”

的确,方精云自己也说“爱干活”,有空时,他在家里还腌咸鸭蛋之类的。

有温馨的时刻,也有不少惊心动魄的记忆———

2000年的夏天,方精云带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4个学生,到湖南和广西交界的一座原始森林做植被调查,在山上住了一晚之后前往一片竹林的时候迷路了,连当地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和向导都找不到路。

当时的情况出乎预料,“处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度,后来又下起了雨,两个向导吵得快打起来了。”方精云决定,利用手表上的罗盘,带着大家一直朝着前一天晚上扎帐篷的方向走,“遇山过山、遇水过水”,终于走出了林子。

他的决断力让人佩服。而这种临危不乱的能力正是他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后锻炼出来的:

1990年夏天,方精云参加中日合作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在珠峰脚下海拔5000~5800米的高山冻原地带,研究植物对高寒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那次野外调查他两次面临死亡。

有一次,他在过河的时候陷入深坑差点被激流冲走,幸亏中科院植物所的孙世洲研究员急冲过去,揪住了他。

而就在历时2个多月完成所有工作、准备离开冻原地带的时候,方精云被诊断为“急性高原肺水肿”,这是高山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他在日喀则第八陆军医院的急救室里待了5天5夜,一度脉搏每分钟跳到210次。同行的队员们都替他考虑好后事了。

方精云坦言:“经历过那次的遭遇,以后再苦都不算什么了。”

在关于植物多样性的野外调查过程中,方精云被“森林碳汇”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的价值所吸引。

何谓森林碳汇?即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

据粗略推算,150公顷造林可吸收、固定一架波音737飞机的碳排放,15亩造林能固定一辆奥迪车的碳排放。

方精云认为森林碳汇是名副其实的“减排大户”,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经过对森林、草地、农作物、灌丛以及土壤等碳储量的研究,方精云课题组建立了我国陆地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式,为我国陆地碳循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受中科院学部委托,方精云带领他的团队奋战2个多月,对全球主要国家的碳排放趋势和排放量做了详细测算,并据此对我国的气候谈判政策提出了建议,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制定我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2000年开始,方精云又多了一个研究重点———生态遥感。

1997年,方精云到北大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大有遥感专业,“单纯靠野外调查研究植物很受限。”方精云希望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让生态学研究更高效。

他带领课题组结合气候、植被等数据以及生态模型等,系统研究了我国近20年植被动态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成因,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一些成果也为长期生态学研究计划的设计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凭借在野外科技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在2009年6月召开的我国首届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上,方精云荣获了“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这一称号也是他科研足迹的有力见证。

方精云获得的诸多荣誉里,最令他感到意外的是2008年奥运会“第189号火炬手”的身份。他曾觉得奥运会与他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2007年9月,方精云入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名单。同时,作为北京高校系统唯一代表,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全国奥运火炬手宣传片的拍摄。2008年8月6日,在北京鼓楼外大街,虽然属于他的只有短短几十米,却是一生的美好回忆。

编辑:梁霄

关键词:方精云 大自然 医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