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200余张跨越半世纪的准考证寻主:帮人找回高考记忆

2017年06月07日 15:40 | 作者:张维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詹洪阁和他收藏的高考准考证。

变迁

“上世纪50年代的准考证都是繁体字”

新京报:在不同历史阶段,准考证有哪些不同?

詹洪阁:从小小的准考证可以看到经济和科技的变化。上世纪50年代的准考证都是繁体字,纸张粗糙,照片都是黑白的,印戳不是红戳就是蓝戳。后来都是简体字、盖钢印,2000年以后都用IC卡或防伪系数更高的准考证了。

考试科目也有变化。50年代的考试科目很多,有些地区的笔试科目居然有十多科。比如1953年华东区的一张准考证的考试时间表显示,除了考数学、政治常识、本国语文、物理、化学、中外史地、生物、俄语等8个科目,还有加试,一共要考好多天。

新京报:这些年考试时间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詹洪阁:对,考试时间现在都是6月上旬,以前都在7月中上旬。

另外,考场规则也反映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1977年以后,考场规则除了纪律性的要求,还会提醒考生,要仔细答卷、多思考,内容比较丰富。

总体来说,准考证上都包含了考生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大同小异,但准考证上都打上了时代烙印。

新京报:最有时代感的是什么?

詹洪阁:考生照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照片都是黑白的。到了80年代末,准考证上才开始有彩色照片。

五六十年代的准考证上,有的女生梳两个小辫,有的梳五号头(20世纪50年代因电影而风靡的一种女子发型,刘海不超过眉毛,鬓角不遮住耳朵,发根与脖子平齐,记者注),男生都是小短发。这种时代感最强。

照片上,大家都穿着粗布衣服,可见当时我们国家的物质条件不是很好。

编辑:梁霄

关键词:跨越 半世纪 准考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