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怎么看朋友圈“三天可见”:减少对自己的羞耻感

2017年06月07日 17:10 | 作者:张骁 李环宇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三天可见”更受关注

无论是只展示半年,还是选择展示最近三天,甚至是彻底关闭朋友圈,都是一种改变。以上两种情况,是主动让自己变得低调,不想被过多人关注。但还有人,想靠这一“风吹草动”,引起别人的注意。

“如果你设置了三天可见,那么关注你的朋友一定会来问你,为什么只展示三天,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儿了?”28岁的陈婷是一名空姐,这是她的经验。

陈婷性格比较张扬,是朋友眼中的“叛逆女孩”,异性缘一直很不错。三年前和男友分手后,她渴望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更希望从已经认识的男性朋友中,寻觅出一位可以发展感情的真命天子。通过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她成功唤起不少人的好奇和猜测,对方要么主动询问近况如何,要么下意识留意陈婷每一条朋友圈内容。陈婷说,朋友圈三天可见,在她的姐妹圈中非常普遍。由于每次发布的都是最新图片,大家看到的也都是她们最新最美的一面。用她的话说,朋友圈的内容很多很杂,有时信息缺失一点,反而成为一种珍贵,这种留白体现出了新意。

记者手记

为什么是三天可见?

朋友圈是用户的“自留地”,怎么使用都是个人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但“三天可见”这个新功能却让人纳闷,为什么是三天可见,不能是四天可见,或者一个星期可见呢?

或许,三天就是个虚数吧!毕竟,我们都卷入信息泛滥的浪潮,每天都处在有意无意将暴露隐私的社交生活中。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决定自我暴露的程度,当人感觉不舒服,心情不美丽,需要和他人保持距离时,按下“开关键”,就开启了自我调节模式。

这个模式很轻巧,它让我们短暂地长舒一口气,获得避风港般的慰藉。但矛盾的是,我们有权改变朋友圈展示天数了,就以为能改变自己吗?

我们设置“三天可见”,无论出于怎样合理的目的,其实都关闭了一个通道,一个用来面对自己真实情绪和状态的通道——我们或许要靠发朋友圈来宣泄情绪,但“宣泄情绪”是化解矛盾面对问题的办法吗?或许只是心理上的逃避。当我们对他人设置“三天可见”,或者你熟悉的朋友只展示三天的内容时,你是否会对自己,对他人感到一种失落?

所以,如果我们担心信息的过度分享,可以不去发布泄露隐私的内容;如果一些人真不适合窥探你的生活,你该有勇气去屏蔽他;如果我们渴望受到他人关注,也不必靠在网上打扮出一个精致的自己。这样看来,对他人三天可见,也是和自己对话的过程。

本报记者 张骁 李环宇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朋友圈 羞耻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