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为何没一件文物写张献忠的名字 但确认是他的沉银

2017年06月29日 14:45 | 作者:刘志岩(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领队) |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 

三、 考古收获

本年度的发掘从2017年1月5号开始,4月12号结束,工作时间98天,发掘面积20000平方米,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

文物出水情况

出水文物中,第一类是与张献忠大西政权有关的文物,包括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的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张献忠大西国国号的银锭等。其中发现西王赏功金币和银币更是上百枚,极大地丰富了实物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掘还发现了西王赏功金币的币范,对鉴定金币的真伪提供了依据。

出水“西王赏工”金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

第二类是明代藩王府及官府之物,包括明代中央政府册封其子孙的金册、银册、金印、金锭、银锭等。

金锭

第三类文物是明代民间富户之物,包括大量的金银珠宝首饰,如镶宝石的金发簪、银发簪、手镯、耳环、戒指、铜镜、秤砣、金顶针等。

成串的金银戒指

第四类文物是大西军和明军的兵器和船具,我们发现了大量的铁钉、箭镞、矛等。

此次发掘数量大,种类多,等级高,时代准,地域广,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确认了沉银地点为彭山江口。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推测沉银的原因为江口之战,张献忠战败后船上所载金银沉入岷江,而非文献记载的主动沉银。此次发掘是四川省第一次水下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考古界的内水区域开展围堰考古的初步尝试,试验了大量的新技术,管理思路多有创新,为今后滩涂考古和浅水埋藏区域的文物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经验借鉴。

考古工作队合影

[现场对话]

讲谈现场,自左至右分别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李天纲教授、复旦大学文博系高蒙河教授、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岩副研究员。

复旦大学文博系高蒙河教授:

“今天非常荣幸跟大家一起来共享四川考古大发现,我也是第一次以听众身份来聆听这个轰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也有影响的发现。听完之后,我有几点感受:一是这次考古发掘的志愿者活动在全国有带头作用;二是希望能够看到直接反映张献忠本人遗物的直接证据,比如他用过的或者跟他有更直接关联的依据。”

领队回应:

“确实没有一件文物上会写张献忠的名字,也不太可能会写。我们发现了一些金银容器,但也不能确认张献忠是否用过。但我们发现了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可以确定是张献忠的妃嫔用过的。”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

“这次发掘是集体的成果,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中心共同发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国水下有很多遗产,未来水下考古应该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考古的前景非常广阔。考古志愿者是考古工作的志愿者,不仅仅是考古发掘的志愿者,考古工地有很多其他的岗位也需要志愿者。”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李天纲教授:

“考古工作者很辛苦,对考古感兴趣的公众也很多,因为它为我们提供的是确凿的信息,用事实说话,这些事实为我们做社会科学的人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听了今天的介绍,我觉得水下考古别开生面,河流里面也开展了水下考古。长江入海口有很多沉船,尤其是近现代的沉船,对这些沉船的打捞应该当作一个考古事件去对待和关注。总之,我看好水下考古,也期待江口沉银遗址可以成为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考古 文物 张献忠 发掘 沉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