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汪萍:援疆后,她把家人户籍全迁到新疆

2017年07月11日 11:46 | 作者:王江平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开辟新型产业模式

汪萍来到英吉沙后,针对基层群众缺乏现代就业观念、不愿离家就业的思想,结合英吉沙县实际,积极推广“公司+卫星工厂+农户”的发展模式。这种产业模式是在工业园区设立管理中心、剪裁中心、包装中心和物流中心,在县城原职业高中建立培训基地,在全县各乡村和社区建设卫星工厂,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发放订单、统一配送原料、统一回收产品,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的手套产业格局。

这种将工厂建在农民家门口,能够真正实现群众务工不离村、不离家,就地就近就业和在疆企业招工难和农村就业难问题。

英吉沙县城镇三社区居民帕太姆罕·乌鲁格告诉记者,“家门口建立了卫星工厂后对我们很方便,以前丈夫一个人负担全家的经济问题,现在我们俩可以一起负担,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比以前好。”

让帕太姆罕一家感到更方便的是,卫星工厂的周边还配备了幼儿园。

帕太姆罕·乌鲁格的丈夫买买提·图尔浑说:“以前如果我们夫妻俩上班的话必须留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怎么安排孩子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我们商量以后把儿子送去幼儿园。”

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员工阿依谢姆·热依木说:“过去当学徒,一学就是五年,免费给人家干活,现在,几个月就可以学会,还给工资,所以我们觉得工作很好,很珍惜。”

汪萍所推广的这种产业模式,在英吉沙县取得了巨大成功,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服装产业园总部工厂、一个手套培训基地和11个卫星工厂,当地维吾尔族群众踊跃到企业参加培训。届时将吸纳3000名群众就业,三年内的目标是就业人数达到一万人。

汪萍和她的团队来到英吉沙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员工的培训。由于语言不通和员工劳动技能缺乏,汪萍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培训骨干、带动全盘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对骨干学员开展生产技能、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培训。经过精心挑选,首批培训了215名业务骨干,这批学员现已成为卫星工厂的老板、管理人员、技术辅导老师或总部管理人员和技术老师。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指令就通过他们传达至各个员工,避免了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为大规模生产铺平了道路。

编辑:梁霄

关键词:汪萍 新疆 户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