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第十一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享华夏机遇 筑青春之梦

2017年07月20日 15:19 | 作者:冯学知 陈泽宇 曲怡安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7月11日,参加北京线活动的华裔杰出青年代表在中关村软件园与智能机器人开心互动。 韩海丹摄


“通过这些天的活动,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青年,真是感到山外有山;看到祖籍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让我们感到机遇无限……”在7月13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成果发布会上,来自澳洲的华裔青年代表徐鹏博感慨颇多。

感受颇多的当然不止徐鹏博一人。从分别赴北京、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参观考察到齐聚北京举行开幕式、论坛和研讨会,近一周的“华夏行”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好奇、惊讶、自豪、兴奋……丰富的情绪伴随着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位华裔杰出青年。

寻根: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

“回到祖籍国,一定要祭祖。”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青年团团长王琮钦在“华夏行”的地方考察活动中选择了河南线,他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参加在黄帝故里举行的祭祖。“这是我的一大心愿,特别是参观完龙门石窟、少林寺、河南省博物馆等地之后,亲身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华夏先祖更加崇敬!”王琮钦感叹,回到祖籍国,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也被唤起了,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都很高涨。

参加山东线活动的意大利籍华裔青年谢尚乐在意大利从事印染、服装行业。“感受了孔孟之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明白了山东人厚道、实在的‘根源’”。谢尚乐感慨,自己公司供货商选用的棉花绝大部分来自山东,质量一直非常可靠。在他看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的经营理念是优秀企业共同的价值取向,此行也让他心头的一个疑惑得解,“今天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有出色表现,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关系密切。”

对华裔青年们来说,中餐是中华文化中他们最熟悉的内容。然而走完江苏线的青年们却感叹,自己之前对中餐的了解还太有限。“以前带朋友吃中餐,多是吃川菜、鲁菜,这次到了江苏才发现淮扬菜竟如此美味。”徐鹏博表示,中餐有八大菜系,还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单就饮食一项就让人叹为观止。

来自荷兰的董荷斌和来自美国的程飞正在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华文化中的拼搏进取精神。在今年第八十五届法国24小时勒芒赛上,代表中国的华裔赛车手董荷斌、程飞以LMP2组冠军、季军完赛,让现场第一次升起了两面五星红旗,创造了中国车队在该项赛事中的最佳战绩。“在国际赛车赛事上没有多少华人面孔,不管我们去到哪里,人们都认为我们是中国车手。这也促使我去发掘自己的双重身份,既是荷兰人也是华人。”董荷斌的中文还不够流利,却并不妨碍他认识自己的祖籍国。多日的考察交流,更让他对自己的华裔身份感到自豪。他和程飞有一个梦想,就是做中国自主的赛车品牌,在世界赛车舞台上展示中华精神。“赛车在中国尚属新兴行业,但发展迅速。希望我们能帮助更多优秀的海外华人车手与中国本土车手在世界舞台上施展自己,向国际大赛输送优秀的华人车手、工程师和技师团队。”对自己的梦想,程飞颇为憧憬。

筑梦:把握中国发展机遇

“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做点事,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机会。”美国堪萨斯城中美联合会主席荣磊是一名出色的电工、电子专家,他以自己所从事的电力行业举例,“国内有很多企业正在走国际化的道路,把产能推向国际市场,这个过程中我们公司就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咨询建议等一系列服务。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口袋无人机、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生物制药科技……7月11日,参加北京线活动的青年代表们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软件园里的前沿科技深深吸引。青年代表们在参观新技术展览的同时,也不断向解说员提问科技原理、项目应用等问题。从事科研工作的澳门代表赵汝法对园区高科技公司的成果转化能力感到很震撼。

“这里能够把前瞻技术成功应用到产品上,创新生态很成熟。”赵汝法表示,不少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有自己的实验室和科研成果,但缺少土壤,中国目前拥有很好的创新环境,回国创业是很不错的选择。

新西兰的奶粉,德国的啤酒、厨具,白俄罗斯的牛奶,俄罗斯巧克力,法国化妆品……在郑州郑欧班列(郑州至汉堡)进口商品展示体验中心,参加河南线活动的青年们头一回见识到“买卖全球”,购物热情大增。美籍华人施英东购买了一瓶法国拉菲红酒,“这里的商品真的不贵,最主要的是我觉得郑欧班列从欧洲回来,带回来的产品质量有保证,原来郑州人民不用出境也能便利地买到地道的进口商品,很方便。” 施英东笑言“郑州人民太幸福,好羡慕”。

在郑州国际路港公司郑欧班列综合服务中心,华裔青年们看到了一列列闪烁的小火车便是中欧班列。它们行进在亚欧大陆的地图上,从中国郑州和德国汉堡双向对发,将中国的商品输出到沿线国家,也将沿线国家的商品运到国内。目前,中欧班列集货半径超过1500公里,服务企业多达300余家,承运商品1300多种。国外依托设在汉堡、华沙、莫斯科、卢森堡的4个境外集疏中心,货源范围覆盖24个国家的121个城市。

这条连通欧亚大陆的班列让华裔青年们看到了“一带一路”的鲜活案例,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在澳大利亚从事海运行业的于海宁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与支持。当地华人可以利用掌握的优势资源,更深入参与两国间的商品进出口贸易。他呼吁,沿线国家的华裔青年一定要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这是个发挥个人价值的大舞台”。

来自斯里兰卡华人华侨联合会的代表郑心云是当地多家中资机构联合会的代表,对于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她感触很深。“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但当地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顾虑很多。我相信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见。”郑心云认为,要让各国民众认识到,“一带一路”不仅仅是来自中国政府的一项发展倡议,更是沿线众多国家勠力同心、共话发展的大好时机,“身在国外的华侨华人应主动承担起这份为祖(籍)国和驻在国带来双赢的伟大使命与历史责任。”

接力:促进侨社永续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海外侨界社团在服务华侨华人、支持祖(籍)国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随着第二代、第三代华人慢慢成长为华人社会的顶梁柱,如何促进侨界社团永续健康发展也成了华裔青年们关注的焦点。

来自美国的华裔青年焦德泉认为,促进侨社建设首先要找到社团中的共同目标。“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可以作为连接各个华人社团的切入点和契合点。”他介绍道,当地的主要华人社团每年要为他所在的匹兹堡中华文化中心推荐一个代表,与中心共同筹备一年一度最大的中华文化节。这13个代表中,有8位年龄都在45岁以下,年富力强,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能让中华文化活动在当地的主流社会产生更大影响。

来自澳大利亚的杨奕驹对此深表认同,作为议员的他正在推动当地政府把中文纳入学生的必修课,“学习中文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联结海外华人华侨的基本纽带。”程国栋在印度尼西亚教了18年中文,始终乐在其中。但社团的中文教师青黄不接,如何鼓励年轻人去当中文老师,他觉得还需要更努力。“想要在整个社会推动华文教育,是必须要下苦功夫的。”

菲律宾华助中心副主任施超权认为,海外侨社要永续发展,需要通过一点一滴细致的服务赢得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华侨华人在菲律宾遇到事情需要帮忙,不管再琐碎的问题,我们都会想办法帮忙解决问题。”他透露,华助中心开通了服务热线,今年还将组建法律中心,为华侨华人服务。“‘华助中心’四个字倒过来读就是‘心中助华’。”施超权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青年 华裔 华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