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破世界纪录的田径老将:“我跑着,我就还年轻”

2017年07月25日 14:46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不行,我得出山”

拿金牌,破纪录,苏朋学一辈子有这样的执念。

老人家里摆个大橱柜,里面塞满了各类体育比赛的金、银、铜牌和奖章。最早的一枚是1948年北平市跳高比赛第一名。这橱柜,收藏着苏朋学此生最骄傲的时光。

年轻时,他在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工作,是电报大楼里当年几个发报最快的电报员之一。二十来岁时,正赶上50年代国家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热火朝天。他是北京市长征长跑队和铁人三项协会的成员。1982年起,就曾代表中国到国外参赛。参加过的比赛和拿过的奖牌,数不清了。

2003年,老伴儿半身不遂,卧床不起,苏朋学被困住了——四个孩子都忙,他得待在家里给老伴儿做饭、喂饭、喂药、打扫卫生、推着她出门遛弯。去楼下跑跑步都成了奢望。

他眼睁睁看着每年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的世界纪录被刷新。当年赛场驰骋、能拿金牌的酷老头,要在家里憋成糟老头了。

“不行!我得出山。”2012年,距离85周岁还有五个月,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参加当年的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打破85岁年龄组1500米的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已经维持了二十多年。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以前长跑队的伙伴李心和范兆木。李心做事耐心,适合当陪练;范兆木擅长“搞情报”,可以帮他整理参赛选手的信息和资料。

两人答应了。李心比苏朋学小7岁,他知道什么叫“想得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李心年轻时是空军报话员。朝鲜战争时,看着战友们执行飞行任务,他也向往天空。报名选飞,身体条件不达标,没选上。当年,他在日记本上立下誓言“锻炼身体”。

转业回到北京,他被分配到北京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检验科工作。每天上班前,绕着东直门、建国门、复兴门、西直门跑,用现在的话讲是“刷二环”,22公里。

上世纪80年代,他5000米跑过17分27秒,北京市第一名。有过两次出国参赛的机会,一次因为组织问题,一次临时生病,都没去成,之后,状态巅峰期悄悄溜走了。

他还惦记着飞行梦。退休后,加入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经过滑翔伞的初级培训,好不容易体会了一把在天上的感觉。但想要进一步考取等级飞行证书,得自己买伞具,一套两万多,他当时的退休金一个月只有500块。他写策划书,找公司,拉赞助,都没成。飞行梦真成了梦。

这些年,他每年都去航空协会交100块钱会费,换来一张国际航联邮票大小的印花,贴在会员证上。到2016年,已经集了19张。

有人问他,年纪大了,没有伞具,参加不了训练,交会费换张印花有啥用。李心每回都眼睛死死盯着一个地方,语气笃定:“你可能会说这不是阿Q精神吗?但这就说明我没放弃。总有一天……”他说不下去了,他也说不清,总有一天,会怎样。

范兆木出生在1940年代,1998年,他和苏朋学是第一届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各自年龄组的跳高冠军。对他来说,帮助苏朋学,是重温峥嵘岁月——“金牌得主再聚首”。

三人班子一搭成,赶忙给苏朋学做了一回测试。结果显示,他1500米能跑7分11秒。大伙儿高兴坏了,和世界纪录就差8秒,进行技术改进,破纪录这事儿有戏!

不过,当年,没能破成;第二年苏朋学老伴儿过世,又耽搁一年。时间越往后,这事儿越难——衰老不可抗拒,以微妙的方式施加它的威力。苏朋学发现,同样跑1500米,刚开始和世界纪录差秒,再后来差分。这中间的差距,叫衰老。

“岁月不饶人,自然规律。人老了,一年不如一年。”他说。

很多事情再不做就来不及了。2016年年初,他出个主意,既然单人项目不行,那就试试团体的?范兆木整理的世界纪录资料显示,85岁组4×400米的接力赛,世界纪录已经保持了7年多。

三人一拍即合。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世界 纪录 田径 老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