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招生难升学难就业难 戏曲教育如何破“难”前行

2017年07月27日 10:02 | 作者:郑海鸥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升学难、就业难,院团需求与院校培养如何畅通

“中国戏曲学院等学校今年没有招收女老生的计划,所以我将继续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念大专。大专后找机会升本,再找工作。”女老生、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表演2011级中专生罗兰,家族中九代梨园,她也是老师眼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女老生”,她略有遗憾地说,“实际情况是,像我这样的女老生,以及男旦、女花脸,现在都存在非常难升学和就业的问题,院团似乎总觉得我们有‘局限’。”

当然,罗兰表示,这种情况不能代表所有行当学生的情况,但“现在是女老生、女花脸和男旦受到了‘偏见’,以后也保不齐会涉及哪些别的行当。不管女旦还是男旦,不管男老生还是女老生,升学和就业为何不能以水平和能力论呢?而且历史上,四大名旦、四小名旦不都是男旦吗?孟小冬不是女老生吗?”

“现在,我不升本的话,如果继续想当演员,就只能去外地剧团。”罗兰表示。廖维说,高职毕业生因为学历低,在北京很难进入体制内单位,不少学生为了追求本科毕业证书而不得不升学。

谢玉辉说,就业难主要“难”在难以找到与期望相匹配的工作,“以前学生毕业进入院团后各方面待遇都相对不错。现在要么是国营院团编制有限且待遇一般,要么是民营院团没有稳定的保障,整体就业环境的不理想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热情。”谢玉辉说,戏曲工作者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政府应该多给予其生活关心和经济保障,“国家就戏曲发了很多文件,我们希望能够强有力地予以督导和落实,给基层戏曲工作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实际上,院团的人才需求与院校的学生培养缺乏畅通的对接,也是导致就业难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充分发挥戏曲院团育人的重要主体作用,鼓励校团共建实训基地” “推行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戏曲创作表演过程衔接”等在《意见》中被明确提出。

采访中,师生均表示订单培养、校团合作等形式“优势明显”,“合作是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如此一来,戏曲演员职业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了对接。”谢玉辉积极赞赏这样的“现代师徒制”,“校团共同参与教学,也使教学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对院团来讲,校团合作无疑也是利好。黄珊珊说,“近几年,北京市属几个院团演员青黄不接,应院团申请,我们与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等院团合作招收学生。各剧院团参与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派出优秀演员给学生上课,加强了专业能力训练。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择优进团,有效促进了产教融合。”

编辑:梁霄

关键词:招生 升学 就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