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少年弑母案背后问题重重 如何拯救悲剧中的孩子

2017年08月02日 17:0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不只是让他们认罪,更重要的是悔罪

认罪,却并不悔罪。在和很多犯罪青少年接触的过程中,康龙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表面上因为外界的压力认罪,但事实上并没有真心悔过,很容易导致二次犯罪。”在康龙看来,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在这个少年弑母案中,同样也存在这种情况。

“孩子承认杀母,但我觉得让其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责才是最重要的。”康龙说。

这一点,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安徽省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姚峰也注意到了。

姚峰也曾跟踪走访过犯罪的青少年,试图剖析这些孩子犯罪的真正原因,“很多是因为父母的教育管理问题导致辍学,进而走上犯罪道路。他们本质并不坏,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一些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还有一部分人,认错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在与社工的交谈中,可以看出来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希望能帮助讲好话,尽量得到缓刑或者免于刑罚,而自己完全没有负罪感。”

在姚峰看来,这样的孩子光靠外界的法律制裁,显得很无力。他觉得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做了一些伤害自身、他人、乃至社会的事情后,总会有负罪感,无论法律是否制裁。“但如果没有负罪感,或是开脱后负罪感降低,不能真正悔罪,那么二次犯罪的几率就会大了很多。”

让这些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康龙在平时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矫治过程中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得能够与他们对话,让他们认同你,信任你。”这一点,恰恰是在他们和父母之间缺失的,很多孩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渐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帮扶过一个早恋的男孩子。在发现其早恋后,父母的反应是:打!但这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男孩更加逆反,最后干脆带着女孩“私奔”到网吧好几天。

康龙接触这个孩子的时候,并没有急于否定他,而是认真平等地与其交流,给予理解、陪伴和安全感,努力找到和他有共鸣的点,在心理学上,这被他称作“合适的调频”。

“我不跟他说早恋问题,而跟他探讨以后的人生规划,学习生活当中所面临的困惑等。让他自己讲述,其实他会意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最终这孩子卸下了心理包袱,早恋也成为他自己口中“很傻的事情”。

倾听,这是姚峰在与犯罪青少年沟通的过程中常用的“手段”。“不要去教育他们,要做好一个听众,给他们一些提示,让他们自己去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包括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犯罪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念头,然后再回过头去看犯罪本身这件事。”他说。

在姚峰看来,一定要让孩子们说话,理解他们,而不是进行单方面呵斥教育,避免“家长式”的单向沟通。“很多孩子最后都能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到自己犯罪,说到自己的父母,一些孩子会抱头痛哭。”

编辑:梁霄

关键词:少年 弑母案 悲剧 孩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