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记者卧底传销组织三天:见证"北京七环"的白日梦

2017年08月03日 22:2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介绍他入伙的好兄弟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亏钱。半信半疑的孟林差点在第二天选择离开,第四天“特别挣扎”,到了第五日,他跃跃欲试——由浅入深的课程逐渐发挥了威力。

听了7天课,他问的每一个人都在强调,“只要交钱排队,哪怕不干活,别人也能把你推离发展层。‘多劳多得,不劳保本’。”

这彻底让他动了心。用“导师”的话说,过去的资本运作,发展的下线都是自己的,导致强的更强,弱的更弱,体系容易崩盘;而在这里,所有新成员都被随机地分配到老成员手下,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能分一杯羹。

这被称作“社会主义互帮互助”。

至于在发展下线上“能力特别强”的人,可以通过“抢点”直接升入领导层。

杨彪就被这一“公平”的设定击中了。

“劳动就能赚钱?那农民岂不是最富裕!我的朋友们,那些富人比你们优秀吗?你们甘心一辈子被他们利用吗?”“导师”是这么说的。

杨彪承认,尽管屋子里闷得喘不过气,这句话还是让自己的内心狠狠地颤了一下。

第二天,他向介绍人——自己的亲姐,借了5万元。

有时,打动一个人只需要一句话。

50多岁的欧阳乐浩被称为“长和公益基金会”的明星导师。习惯穿亮色立领衬衣的他当众展示了自己的简历,自称曾是某上市公司的董事,如今则出现在上百张面孔前,用口音浓重但高亢自信的腔调大喊:“兄弟姐妹们,今天我讲的话有一句能打动你们,就是我的福报。”

这位“资产千万”的大师最擅长的话题是亲情。每次讲课他都带着哭腔,把自己离家时妻儿的痛苦复述一遍。家乡老父老母的佝偻背影也是必提的。情到深处,欧阳老师把幻灯片的翻页笔一丢,双手抹起了眼角。

“要是父母……百年了,我们还没成功,那是……多大的不孝啊!”

高潮来自“长和创始人”王西平的故事。在哀伤的背景乐中,欧阳乐浩低下头,以一种诗朗诵的表演状态讲述:王西平的家庭在1987年遭遇剧变,他和父亲、兄长同时被查出了肺癌。为了照顾母亲和年幼的侄子,他才决定活下去,并且实现了命运的逆转。

故事讲完,现场沉默了。几个年轻点的姑娘努力忍住抽泣,年长的阿姨直接哭出了声。学员赵立记得自己当时就“泪崩了”。因为正是妻子患上了乳腺癌,他才被迫出来想办法。

而在接下来的一堂课中,自称法号“寂坤”的居士老太开导起了满屋子红着眼圈的听众,“一个人成功叫成功吗?不叫。只有去帮助更多珍爱的朋友,我们才能有福报。”

煽情不是“导师”唯一的风格,有人会结合“现实”,用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增强共鸣。

自称武汉一所重点大学教授的商鸿坤就表现得极为焦虑。他斩钉截铁地预测,倒闭的工厂、失业的工人将会越来越多,生活只会越来越难。

拍拍写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的黑板,“商教授”表情愈发痛苦。“现在的医院多坏啊?久治不愈、药费白花,死都没尊严。打针、化疗、手术、太平间,一切都是计划好的。这样的日子,还怎么过?”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投入49800元,成为有钱人。

成功就在眼前。有些老师已经开始帮学员们规划成功后的生活:拿到450万元,200万元买房,100万元买车,剩下100万元存银行,再拿出50万元,“帮助咱们国家”。

听到这,大家几乎都乐了,还有人忘了听课纪律而情不自禁鼓起了掌。老师在一片笑声中宣布“下课”,并表示,将来还要成立一个10亿元的西部开发基金,“毕竟利国利民的人才是精英”。

在这余韵悠长的课后,饿极了的听众一哄而散。有人从坐在小板凳上的人腿部直接跨过去,还有老头儿在门口挤掉了鞋,被后面的人推了一把,“你他妈挡我路了。”

礼仪在摩肩接踵的出租屋里微不足道。成为“利国利民的精英”,才是头等大事。

对于杨彪这种没有读过大学的人,燕郊给了他“求学”的机会。

因为,他们正在参加没有学费又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的“社会大学”。这里实行选课制度,每个人都可以去自己欣赏的“导师”处自由听课。而“导师”多是“成功前辈”。

商鸿坤打比方说,“发展层”成员是小学阶段,最高级就是博士后,“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

与吃不饱、睡通铺、自由被限制的传销窝点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北京七环”的这些被称为“家”的出租房里,房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最差也能保证两人一张大床。那是歌里唱的“24小时热水的家”,无线网络信号满格,冰箱里更是塞满了饮料和水果。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记者 卧底传销组织 三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