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民进会员曾美华:照亮迷途少年回家路

2017年10月17日 10:01 | 作者:喻银跃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照亮迷途少年回家路 

——记民进会员、“曾妈妈爱心工作室”负责人曾美华

□喻银跃


2

曾美华教导失足少年如何正确书写信件。


她11年如一日,当好失足少年的“爱心家人”,前往未管所、看守所、派出所,开展帮教;走进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宣教,让失足少年感到家的温暖,被社会各界亲切地称为“曾妈妈”。她呕心沥血,耗时5年写出23万字手记《与失足少年零距离》,成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活教材”;她尽心竭力,创立“曾妈妈爱心工作室”,带动150余名志愿者,帮教240余名失足少年重返社会。

她就是民进会员、重庆市江北区“曾妈妈爱心工作室”负责人曾美华。

帮教失足少年,让迷途羔羊看到妈妈,让漂泊心灵找到依靠港湾

2006年,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公开向社会征集首批“爱心家人”,与失足少年结成一帮一对子。

在市未管所里,家庭缺失的未成年服刑人员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很大部分是无接见、无信件、无经济来源的“三无人员”。因为缺少或缺失亲情,许多孩子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强烈渴望有人关心。

“爱心家人”的一项任务,是为结对孩子捐赠生活用品;另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是为他们的心“开一扇窗”,让他们从怨恨和后悔中走出来,去拥抱美好未来。

已从蜀都中学退休的曾美华获悉后,第一时间报名。“其实,我当‘爱心妈妈’也是弥补多年的一个遗憾。”曾美华有一个心结,那是1995年,她在蜀都中学当班主任,临退休前的最后一届学生中,有个孩子由于缺失家庭温暖,最终因盗窃入狱。虽然曾美华也曾苦心劝导,但还是没能及时阻止孩子走上歧途。

“这些孩子大都缺少家庭的关爱,在花季的年龄却身陷囹圄,我想帮助他们。”成为“爱心家人”,曾美华很开心。

戴思寒是曾美华当“爱心家人”后的第一个帮教对象。当时,戴思寒因毒死母亲及祖父母获刑已经入狱6年。亲戚们觉得她是一个“大恶人”,入监六年,没一个人来看望她、安抚她,给她送物品。

每次,看到同改学员有亲人来探监,那些浓浓的亲情总令戴思寒感到自卑、伤感,常常深夜躲进被窝里偷偷哭泣,在狱中表现既冷漠又消极。

面对帮教的曾美华,戴思寒紧闭心扉。“初一就‘进来了’,我还能有未来吗?”

曾美华决定用实际行动化开戴思寒心里的坚冰。每月一次的探视,成了曾美华的大事,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热寒冷,她都带着吃的、穿的、学习资料等,辗转多次公共汽车前往。

曾美华还跟戴思寒的继父、大姑等亲人联系,请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帮教这个孩子。在曾美华的一再努力下,亲人们渐渐解开心结,宽恕了这个“残忍”的孩子,有的给她寄钱,有的给她写信……

曾美华还鼓励戴思寒参加自考,并自掏腰包为其报名、买教材。顺利报了名,可问题又来了,只读到初一的戴思寒,学起大专课程非常吃力,无数次打退堂鼓。

曾美华不断给她打气:“拿文凭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有曾妈妈做后盾,戴思寒没有放弃,她连续考过了11科。

通过曾美华长达8年的帮教,戴思寒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对未来开始重燃希望,改造也更积极。获得多次减刑,提前出狱。

她在给曾美华的信中写道:“那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从此自己不再孤独。曾妈妈,谢谢您给我带来一片阳光。”如今,戴思寒在外地找了工作,成了家,生了孩子。

“她现在活得幸福,就是我最想看到的。”至今,戴思寒还与曾美华保持联系,拉家常、诉心声。

11年来,曾美华坚持前往未管所、看守所、派出所,开展帮教;走进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宣教,让失足少年感受家的温暖,重新融入社会。

编辑:李晨阳

01 02

关键词:少年 失足 孩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