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谭利华:让交响乐“流行”起来

2017年11月21日 09:30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美的音乐享受,是相通的

“中国音乐作品,需要一个平台,让世界观众来了解、来喜欢。”谭利华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自2001年至今,他率领北京交响乐团多次出访欧美,足迹遍及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塞尔维亚、黑山等多个国家。每年的国外商业巡演,谭利华都坚持上半场演奏中国原创交响作品,展示中国原创交响音乐的实力与魅力;下半场演奏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交响乐,展示北京交响乐团的职业水准。

一开始,外国经纪人担心演出效果不好,但最终彻底打消了如此顾虑———几次世界巡演后,北京交响乐团的演出不仅得到了掌声、鲜花和良好的票房,还获得当地权威乐评界的好评——“每个声部融合得如此协调,像磨得光光的钻石闪亮和耀眼”。外国经纪人开始主动要求北京交响乐团演奏中国原创交响作品,按谭利华的话说就是,开始从客观、平等的角度来评判中国音乐作品的思想深度以及表演感染力。

谭利华说,音乐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在世界各地都是相通的。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不光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还有与时代同行的当代“土壤”。还有什么比获得文化尊敬与文化认同更能够大快人心的呢?

坚持在国际舞台上演奏中国原创交响作品的自信,来源于谭利华倡导与鼓励中国原创交响音乐作品的思考。他常常扪心自问: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此期间,中国文化能留下什么?一想到这儿,谭利华便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对他来说,就是推动中国原创交响音乐的创作与演出。

创作有量才有质。每年,谭利华都会邀请两三名作曲家来创作蕴含中国元素的作品。就在前不久,他刚刚委约一位著名作曲家创作《京杭大运河》,囊括吴越、淮扬、齐鲁、京津四个地区的不同音调与民乐,比如吴越的笛和箫、京津的京韵大鼓和三弦、齐鲁的唢呐胡琴丝竹等,用交响乐与民乐协奏的形式呈现出来。

明年,谭利华还打算创作关于长城题材的作品,这一题材已经在他脑海中盘旋很久。他说长城是中国形象与力量的重要标志,包蕴着诸多有意义的中国故事,他想创作与演奏出长城的春夏秋冬四季,比如春天的迎春、夏天的古北水镇,秋天的红叶,冬天的残雪,以强烈的四季画面感,来讲述跟长城有关的故事。

……

这些,离不开谭利华对音乐的真正热爱与练就的扎实的音乐功力。

15岁那年,谭利华进入济南空军文工团,第一次拿起指挥棒,6年后,他娴熟掌握了演奏、作曲和指挥,直到1977年,谭利华幸运地赶上国家恢复高考的大潮,凭借一曲《上前线》免试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指挥家黄晓同先生。

黄晓同给学生的规矩是,课前必须背谱,并且准确说出每一段落的节奏组合、编曲方式与调式特征。在同学眼中,谭利华记忆力超群,别人三星期才能完成的进度,他一星期就轻松过关。但他自己最清楚,只有特别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他总是在别人休息或睡觉的时候,暗自下功夫,最后竟然养成了“背不下来不睡觉”的习惯。

在“偷偷”的努力下,谭利华具备了出色的背谱能力与扎实的指挥基础,迅速成为班上最出众的学生,开始在外宾参观时担任示范表演重任。初露头角的谭利华,可谓风光无限。

但是随之,他受到了突如其来的一棒。1979年,有着“世界三大东方指挥家之一”美誉的小泽征尔率波士顿交响乐团来访中国,中国行的其中一站就是去上海音乐学院观摩指挥课,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上百个带着相机的记者,这就意味着担任示范表演的那个孩子还没走出校门,就先跃入国际视野了。而那次,镜头对准的是同班另外一位同学。这一痛棒,让谭利华顿悟起来———是自己太急于求成,太渴望炫技的机会了,该踏实还是该表现,该酝酿还是该喷薄,所有问题在他心中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2004年,谭利华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背谱指挥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当时,世界上能背下这一谱子的指挥家只有两个,一个是谭利华,另一个正是小泽征尔。

谭利华除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外,还经常受邀指挥中国其他主要乐团以及一些世界名团,其中包括世界三大著名交响乐团之一的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一次演出后,俄罗斯交响乐团里70多岁的低音提琴首席走到谭利华面前说:“感谢您给我们这么美好的音乐,我好久没有这样的艺术享受了。”该团74岁的音乐总监斯维特兰诺夫则评价说:“谭有一双金手。”

这些,又何尝能跟他平时的努力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分得开。

编辑:位林惠

1 2 3

关键词:交响乐 流行 音乐 乐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