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尚福林:出走半生,归来仍年轻

2018年05月15日 09:34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80515001-zx8

尚福林简介: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金融学博士。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中国银监会主席、党委书记,中共第十六届候补委员,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

5月,北京,晴暖干燥,杨絮飞舞,纷纷透过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楼的落地窗。

两个半小时的访谈,只喝了一口水,67岁的尚福林显得神采奕奕。记得中国金融监管界的一位前辈曾经说过,真正想做事情的人,都要给自己的年龄打八折,而尚福林给人的感觉是,不管岁月如何打磨,他年轻依旧。

“飞来的尚福林”

1993年,坐标东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正带领相关部门,为解决东北出现的“三角债”问题商量对策,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42岁的尚福林也在参会名单之列。

“人家都是坐火车过去的,我因为其他工作占了时间,只能坐飞机去。”尚福林的这个决定,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称号,参会者从此叫他“飞来的尚福林”,而据当时在场人士透露,这句话还饱含着朱镕基对于尚福林的夸赞、认可和期许。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金融市场有两大战役要打。一个是清理“三角债”,另一个是治理“金融三乱”,也就是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

回忆起那次清理“三角债”,尚福林说,事情的根源,在于当时国家以扩大投资来拉动地方经济,在中央出资的同时,需要地方上也拿出配套资金。结果中央的钱到位了,地方上的钱没到位,就导致拖欠了供应商、建筑商的钱,形成了债务链。“这些情况都是过去没碰到的,要根据中国国情去办。当时朱镕基同志就提出,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入手,从源头注入,防止中间跑冒滴漏,编成债务链,该还谁还谁。我参与研究和编了这套办法,供领导决策。”

“金融三乱”的问题似乎更麻烦。

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经济就需要钱,所以当时各地都在找钱,金融也积极支持发展经济,但当时中央银行对贷款有限额,很多人就想着如何能绕开限额,乱设了一些机构。1990年开始搞证券市场和信托业,当时搞证券别人也不懂,主要由做银行业务的人来做,但搞间接融资的人,干了直接融资的活儿,认知上有偏差,出问题或许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那种背景下,必须治理‘金融三乱’!”尚福林这样说。

“飞来的尚福林”是军人出身。

四年部队生活,练就了尚福林和战友们守土有责、不怕吃苦、做事雷厉风行的品质,同时也更深刻理解了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使命含义,这为日后他总能站在存款人及投资者角度思考问题,种下了一粒种子。

1973年转业复员,尚福林赶上了中国人民银行来招人,由此进入人民银行北京市樱桃园分理处工作。

零背景,零基础,但机遇偏爱勤奋敢为的人。

“当时甚至不太清楚银行是干什么的,连会计这门基本功还是到了银行之后现学的。后来就抓住组织上给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由于各方面表现出色,几乎没过太长时间,尚福林就当上了分理处的书记兼主任。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记忆中总是浓墨重彩的。尚福林至今记得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时作为分理处的副书记,他和大家一起抗震救灾,搭地震棚,因为大家人心齐、劲头大、任务完成出色,分理处评上了北京市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尚福林亦如是。

“之所以决定考大学,是确实觉得在工作中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干了几年金融实务工作的尚福林,着手准备报考金融专业。

1978冬,尚福林圆梦大学,被北京财贸学院(即现在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录取。缘分,抑或偶遇,四年后的毕业季,他再次赶上了人民银行总行来学校招人,因为四年较为扎实的理论学习成绩单,也因为曾经较为出色的实际工作成绩单,人民银行相中了这位军人出身、经过基层历练的稳重学子。

再次获得人民银行系统工作机会的尚福林,被分到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部门——总行计划司。没过两年,也就是1984年,人民银行改革大幕拉开,尚福林的事业坐标也一步步由基层工作者,转向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监管者,很多人说他是“拆弹专家”,因为他的从业轨迹,与中国金融业遇到的几次“大麻烦”休戚相关。

编辑:位林惠

1 2 3

关键词:尚福林 金融 银行 市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