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揭秘手语国标诞生过程:历时7年 手语普通话终出炉

2018年05月27日 06:55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点击进入下一页

5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北师大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顾定倩正在翻阅手语书籍。该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手语“国标”。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北师大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接受新京报专访,揭秘手语国标诞生过程

历时7年 手语“普通话”终出炉

近日,手语“普通话”《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发布,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语委首次将手语规范纳入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范畴,可说是中国首部手语“国标”。

虽然“国标”初定,但我国手语研究和规范化工作其实已经走过60个年头。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顾定倩表示,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之后,相应地如何用手语表达拼音等,就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当年7月,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成立,开始进行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和手语词汇的研究。本世纪初,相继编印出版《聋哑人通用手语图》《中国手语》等工具书。

《中国手语》一直是听障人士教育的教学参考书,远在云南大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做特教的字老师用的就是这本书。

在北师大英东楼,顾定倩办公室的案头也摆着一本几乎翻烂的《中国手语》。1994年,他参与了当年版本的编纂,开始了手语研究生涯。

随着社会发展,这部手语书越来越不适用,一些新兴事物都不能找到准确的表达。2011年教育部调查显示,表达同一概念的手语动作不一致,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手语沟通产生困难,63.1%的成年聋人希望制定国家通用手语。

顾定倩说,他们研究中心牵头,用了7年时间,制定了《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词表只是词汇方案的一部分,今年9月,收录8000个词的中国通用手语词汇方案将发布。”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王俊

减少不习惯表达

作为聋人交流的语言,手语也像文字一样分为表形、表意、表音。

“表音就需要借助手指语,就是打拼音。”顾定倩说,拼音的声母和韵母都可以用手指的动作表示。

据他介绍,之前一些抽象概念,都是借助手指语表达。所以手语中出现了很多“表音+表形”的手势,这种手势多了以后,聋人看了就会糊涂。这次修订,把很多不太符合他们日常交流的手势替换掉了。

顾定倩举了“详细”这个词的打法。“细是有手势的,详只能打手指语X。但是聋人不接受这种打法,所以这次就将X去掉,打两遍‘细’,在一定语境中表示更加细致。”

“减少表音的成分,对于聋人来说,形象是最重要的。”顾定倩强调。

中国人民大学手语社的高葛文蔚同学也举了个例子,“比如偷偷摸摸这个词,聋人不是打‘偷’和‘摸’,而是直接模仿偷偷摸摸的动作来形象表示这个词。”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揭秘 手语国标 诞生过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