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刘历启:把“痕”留在群众心里

2018年10月29日 14:56 | 作者:刘历启 | 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 

作者:刘历启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在世,谁都希望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为官从政者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好名声,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

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丢了为民情怀,不是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是想靠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来证明自己的“担当作为”。比如,有的干部进村入户调研、驻点,不是忙着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而是热衷于拍照“留痕”。诚然,开展工作按照要求留下记录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工作成果,推动工作开展。但如果为了“留痕”而“留痕”,只重视“留痕”而忽视俯下身、沉下心,倾心尽力为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则是本末倒置、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了。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为民服务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群众干实事越多,群众的认可也就越多。真正优秀的党员干部,从来不屑于刻意“留痕”,总是选择用责任和担当证明为官的价值、人生的旨归。谷文昌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让海岛换了天地,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几十年过去了,东山人民始终对他念念不忘,每逢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对于谷文昌来说,东山人民的口碑和岛上的防护林就是他最好的“留痕”。焦裕禄带领群众科学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兰考的泡桐就是他最好的“留痕”。杨善洲淡泊名利,退休后植树造林几十年,创造资产3个多亿,无偿捐给家乡人民,大亮山林场就是他最好的“留痕”。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历经岁月检验,成为鼓舞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今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心怀民生,造福百姓。要履职尽责,沉到工作一线,深入工厂矿区、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心连心,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闻过则喜、闻过则改、择善而从,决不能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听不得半句怨言和气话。要下足“备课”功夫,练就落实工作、服务群众的真本领,重学习、勤实践,提升素质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确保精准服务、科学帮扶。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决克服“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问题,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对基层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难见成效的困难和问题,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如此,才能真正在群众心中留下党的好干部的“痕”,留下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执政为民的“痕”。(刘历启)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群众 留痕 干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