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图国企民企·图

创新的“钱事金声”

2019年05月15日 09:38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与如火如荼的工厂车间相较,创新的过程往往是静悄悄的。无论在上游还是中游,创新这件事是轻的——idea还不成熟,没什么能拿出来抵押的东西;科学家不善谈钱,更不愿意把股份挂在嘴边;供应链的上游是实验室,让实验室给下面的企业赋能做供应链融资,好像也存在“梗阻”之处。

但创新的确很差钱。未量产前,每个环节都在烧钱,也都希望能够在科技成果向下游转化的过程中回笼资金。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也在实践中不断回答着问题。以下“Q”代表Question(提问)“A”代表Answer(回答)。

Q:助力创新,风投怕什么?

A:怕不能全身而退

2018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68万亿元,同比增长6.3%。同一时段,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资本市场共实现融资7.1万亿元。

在我国,企业融资80%以上的需求会找银行,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由于轻资产、无抵押物,扣不开银行贷款的大门。

“创业企业不需要钱的可能并不多,在国外,有很多种小的风投基金,像硅谷的大量创业企业都是创投基金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初创资金。很多小型家族基金愿意投一些风险高,未来可能获得高回报的项目,他们看重的是创业领军者的综合能力和团队的整体能力。在国内,这种对于创业企业的众筹模式也早已试水,只不过,国内人民币资本风投圈里有一种不成文的观点是偏爱投资技术创新,认为技术创新最终能看到产品,未来企业有技术,有产品,有团队,有市场,有资产,则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持续的资金支持,企业就能走得更远;相比之下,国外风投更会喜欢模式创新,即使大量亏损,比如有大量连锁机构、教育机构等在美国上市,上市之后风投就可以变现离场。”过去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导师左正三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中国风投市场。过去5年,他创建通泰资本,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的“双创”企业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站在风险投资者的角度,毫无保留地道出对于中国式创新在融资方面的体会。

“平均5年,最多7年,风险投资必须退出。当然,你会说,这个陪伴时间对创业企业来说并不算短,因为银行即便能给此类轻资产的企业提供贷款,90%以上的贷款也仅仅是1年期的。”左正三这样说。

5年或7年,风投从科技创新型企业退出时,都能赚的盆满钵满吗?在前期调研时,本报记者曾收集过一个高科技企业和风投合作的案例,这家专门从事污水处理领域研发应用的企业获得风投2000万元融资,5年后企业登陆创业板,风投退出时,拿走了6亿元。“这是非常成功的风投案例。”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对该案例脱口而出的点评。

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多风投掌门人和左正三一样,考虑的是能否全身而退。

“一般说来,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有四种:第一种是大团圆式结局,那就是企业上市,风投出售股份实现获利;第二种是并购退出,也就是风投期限已到企业还未上市,资金退不出来,但企业基本面尚可、有上下游企业愿意接着为其投资,风投股份被并购实现退出;第三种是大股东回购,这种情况意味着情况不妙,因为一般情况下大股东是回购不起的,比如我给他投了1000万元,5年没上市,意味着企业没做大,企业没做大,投资者和创始人肯定都是亏损状态,这时双方只能商议回购金额,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是要有损失的;第四种就是倒闭清算,按清算顺序,风险投资排在靠后位置,所以这也是最惨的结局。”左正三认为,业界既要给予创新企业养分,也要赋予风险投资勇气,现在看,让后者赋能前者,在心理上是需要“翻译”的。

那么,创新型企业能否跨过风投,直接朝着上市发力?

“有点难。”左正三直言,A股主板市场对拟上市企业过去最近一年的净利润要求是8000万元;创业板对拟上市企业的要求是过去3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美国纳斯达克的要求是过去一年净利润不低于400万美元)。门槛之高,与创新之需,是有距离的。

“现在,大家对科创板很有期待,其要满足的,其实就是科技领先但利润较少企业有融资需求。如果利润够,完全可以去别的板块。”左正三这样说。

不说钱事,只说创新,大量调研走访让左正三同样具备发言权。在他看来,一个创新型企业家至少要背四个包袱。

第一个包袱是要生产出卖相好物美价廉的产品。

第二个包袱是要找到优质的客户。

第三个包袱是资金,要找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需的持续资金支持,创新搞得越深入,企业就会越缺血,总要有人拉扯一把。

第四个包袱就是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以后,企业创始人需要更多战略选择。按照边际递减规律,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对手也开始增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资本的边际利润率越来越低,而资本是逐利的,资本需要寻找收益率更高回报更好的项目。“从这一点看,进入这一时期的大企业比很多小企业离风险更近,因为一个战略创新点没把握好,未来就可能变得越来越被动。”左正三这样说。

Q:供应链金融如何助力创新?

A:供应链金融本身就是创新!

“你们是否尝试过产融结合?”

“供应链金融了解一下……”

在创新链条上的“达尔文死海”地带被多位业界人士提及后,我们发现,供应链金融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假命题——假设创新供应链这条路能走通,才会有供应链金融这码子事。而从事这一创新行当的人却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供应链金融,简单理解就是一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相互赋能,相互担保,或者是核心企业愿意为“小兄弟”担责。但在浙江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网金社的风控总监潘攀看来,金融科技赋能创新供应链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解决效率和风控成本的问题,因为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贷款1亿元和100万元的成本是趋同的,所以在传统贷款方式下其必选大者。而要让更多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参与进来,先要解决金融机构的获客、风控、审批以及合同签署等环节的线上化、智能化问题。

第二层是利用科技打通供应链上场景内交易及核心企业上下游数据。这里有个讲究,那就是如果核心企业愿意为其他企业做应收账款确权,那其他企业基于此融资就相对很容易,但如果核心企业不愿意以占用自己的银行授信额度去赋能链条上的企业,那么供应链金融就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对场景内交易数据和信息进行验真,反向夯实供应链金融链条,实现场景真实和闭环。

第三层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信用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帮助参与供应链的机构更好地识别企业的信用风险,在更大层面上实现信用数据公开共享。

资料显示,网金社自主设计开发的三潭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提供包括金融管理效率、场景及资产验真、风险评估模型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网金社累计服务的近千家小微企业,核心企业近百家中,70%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都在100万元以下,年化成本10%左右,用潘攀的话说,科技创新型企业要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Q:机器人还没有中国芯?

A:先稳住科研人员的心!

技术创新既是企业的生存之根本,更是国家的发展之关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表示,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在工业体系、科技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突破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航天、高铁、通讯、互联网等都是典型代表。

但易建强也表示,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很多领域,我国所取得的成绩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还很大,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就拿机器人来说,无论要实现哪个发展目标,机器人技术都将是核心。机器人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技术包含机械设计、材料、检测、电机与驱动、电力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等。这些方面的基础技术问题,咱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相当一部分技术,我们还停留在模仿阶段,尚未形成自主核心技术。而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科研,大部分侧重于研究热点理论与方法验证,工业界则更侧重于眼前的市场收益,两者之间并未实现有机融合。再加上虚拟经济的盛行,大量优秀人才都被互联网关联企业挖走了,很多制造企业找不到也留不住优秀人才。因此在制造业方面,我国虽然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及高性能的机器人还是需要依赖进口。”但易建强也强调,中国人民聪明且勤奋,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假以时日,就可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要实现上述目标,易建强表示,首先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持续加大扶持制造业的力度,鼓励制造业兼并购买国外企业和技术;其次,他建议从国家层面,考虑规范互联网关联企业等的薪酬体系,以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关注制造业发展;第三,建议统筹考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薪酬体系和考评机制,消除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的待遇差异,让科研人员能潜心科研;第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着力解决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投入大、见效慢等问题。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创新 钱事金声 实验室 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