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边陲再探明珠 边陲再探明珠

​幸福的花竹帽

2019年09月17日 13:41 | 作者:肖亮升 通讯员 谭自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9月17日电 (记者 肖亮升 通讯员 谭自安)“抬四压四,抬二压四,抬四压二……”

工作室的黑板上,写着花竹帽编织口诀。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谭素娟的身上,十指翻飞、篾丝飞舞中,一个精美的花竹帽渐渐成形。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竹帽传承人,谭素娟几乎每天都在工作室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这份工作,虽然有些枯燥,却饱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谭素娟用一双巧手,让竹子会唱歌。

谭素娟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南村,是地道的毛南族人。

环江位于广西西北部,是毛南族世居发祥地,也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

一提到毛南族,人们自然会想到花竹帽,因为它是毛南族的“族宝”。不少公众场合,毛南族姑娘穿着民族服装,头戴小小花竹帽翩翩起舞的样子,令人难忘。

“戴一顶花竹帽,撑起天荒地老,唱一首毛南情歌,共醉了暮暮朝朝。”这是一首毛南族民歌。花竹帽是青年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花竹帽在毛南语中称为“顶卡花”(意为在帽底编织花纹),是以当地特有的金竹、墨竹破成竹篾,精心编织而成。

花竹帽工艺复杂,只靠老艺人口头传授与示范编织。曾经一度,花竹帽编织技艺濒临失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挽救少数民族文化,当地政府请一位名叫谭顺美的老艺人出山,举办编织花竹帽培训班。

这件事改变了谭素娟的一生。

“毛南女子爱上一位勤劳聪慧的男青年,男青年也愿与毛南女子永结同心,于是精心编织一顶精美别致的花竹帽,赠给毛南女子作为定情信物……”从小听着花竹帽美丽动人的故事长大,谭素娟对花竹帽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下,当时在乡镇上做生意的谭素娟报名参加了第一期花竹帽培训班。由于编织技法的学习难度大,30多人的培训班,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谭素娟一人。

2011年5月,花竹帽的编织技艺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已是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的谭素娟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编织花竹帽是一项精细活。要用700多根竹篾,并将竹篾破得细如发丝,需要近百道工序,至少一周时间才能编好。

“花竹帽是我们毛南族的象征物,我真心地希望它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希望更多的人能跟我学这门手艺。”谭素娟用心地编织她心中的“顶卡花”,并经常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花竹帽已经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近年来,当地政府每年拨款用于花竹帽的工艺调查、资料整理及工艺传承培训工作,建立毛南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毛南族花竹帽传习馆和工艺陈列馆,积极鼓励毛南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发展。

谭素娟一直坚持开展竹编传习活动,教过的学生已有上百人。

“石多土少水如油,雨降三日水淹地,雨停半日溪断流。”这首曾经流传在民间的歌谣,道出了毛南山乡严酷的自然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江狠下“绣花”功夫,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截止2018年,已完成37个贫困村4.81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今年计划24个贫困村脱贫,减贫人口1.42万人以上,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在县里开办花竹帽编织技艺培训班上,谭素娟悉心教授贫困户编织花竹帽,希望花竹帽为贫困群众带来幸福生活。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竹帽 花竹 编织 谭素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