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印刻武陵山区独特文化符号 ——重庆市政协调研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小记

2019年09月19日 16:24 | 作者:凌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重庆9月19日电(记者 凌云)“幺妹我住在十三寨,山清那个水秀花儿开……”风靡大江南北的这首土家山歌中所唱的“十三寨”,究竟在何处?9月16日至18日,重庆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的委员们在赴彭水县、黔江区、酉阳县调研路上,找寻到了答案——原来它就在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

2018年3月,文化部正式通过《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如何抓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契机,保护、利用、传承好渝东南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市政协委员们在市政协副主席周克勤率领下,走进渝东南大山深处——

“山歌要唱才开怀,磨儿要推才转来……”踏着苗族民歌《娇阿依》优美动听的旋律,委员们来到彭水鞍子苗寨。放眼望去,原始古朴的一栋栋农家木屋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如同镶嵌在乌江画廊上的璀璨明珠。大家走进苗家,了解居民生活习俗,“周边环境的改造一定要与传统民居风貌协调一致,要注意保护好原有的民风民俗!”看到当地正在建设完善盘歌堂、歌舞广场、苗族风情街等旅游设施,周克勤和委员们再三叮嘱。

逐水而居,聚族成寨,在黔江小南海镇的大山里,十三个山寨组成的土家民居群落,便是歌中所唱的“土家十三寨”了。吊脚楼、土家山歌、摆手舞……委员们在这里充分感受到浓郁的武陵山土家族民俗风情。大家还走进板夹溪老街,了解非遗项目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编织技艺、传承现状,建议建立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扶持机制,进一步加大非遗产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对接市场的力度。

位于酉阳苍岭镇的石泉苗寨是渝东南最大的原生态苗寨,120多栋古民居依山而建,掩映在1000多棵古树、500多丘梯田和满山翠竹之间,自然风光宜人,历史文化厚重。委员们走进民居考察苗族文化,为文旅融合出谋划策。大家建议,要在保护好特色村寨原始风貌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进一步探寻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的路径,真正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一路探寻民族民间文化,令委员们感受颇深,思考颇多。如何留住渝东南武陵山区这些独特的文化符号,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紧扣守正与创新,坚持生态、形态、文态、业态‘四态合一’!”大家纷纷建议,在市级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当地政府要尽快修订完善相关子规划,通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全力促进渝东南建设好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体系,推动渝东南土家族苗族山地农耕文化特色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状况良好的文化生态系统不断焕发新生活力。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文化 东南 生态 保护 苗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