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湟中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交出“新答卷”

2019年12月24日 17:17 |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陈曦

培训致富带头人115人,创业成功19人,带动贫困人口74人;通过药材种植、加工等带动农户3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214名选派学习教师能力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西宁市湟中县坚持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聚力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与南京市栖霞区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口帮扶活动,不断丰富工作内涵,持续拓展合作领域,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显著。2019年9月,栖霞区政府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栖霞区选派的支医人才李强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湟中县被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东“鸟”西飞,贫困县里来了“金凤凰”

“最近你的呼吸比之前顺畅多了,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正在病房查床的李强是栖霞区医院派援到湟中县医院呼吸科的一名80后医生.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援派人才之一,他为湟中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更多的是先进的理念。

多年的行医经验告诉李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一定要坚守初心,要将“望闻问切”与先进科技有机结合,可以依靠先进的设备,但不能过度依赖科技。在派援期间,他的这一理念也在感染转变着身边的医护人员,随着大家自主阅片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年轻医生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出患者的病因。

而这只是两地人才帮扶交流的一个缩影。借助栖霞区人才资源优势,两地坚持采取双向挂职、交流培训、技术帮扶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才帮扶交流。2019年,栖霞区先后组织医疗、教育、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8批次140余名专家到湟中县开展技术指导、对接帮扶。选派的18名支医、支农、支教人才全部到岗,先后组织三支人才开展了带教、义诊、授课培训、课程分享及实地考察等活动。

同时充分发挥支援人员的才干和技术。支教人才许伟红、廖加兴带动转变了湟中教育教学理念,组织南京名师千里送教,返岗后许伟红依旧持续关注湟中教育发展,联系所在民盟党派为幼儿园开展捐赠电脑、图书活动,做到了帮扶长效、爱心恒久。支农人才王志亮帮助湟中规范了农业、渔政执法流程,培养了5名业务骨干;杨占娜两上高原,帮助湟中建立起动物检疫实验室;王秀梅组织南京农业大学专家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培训致富带头人115人,创业成功19人,带动贫困人口74人……

而湟中县选派的2名干部、12名医疗、农业、教育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栖霞区挂职锻炼、跟岗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湟中县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能力、服务水平。

取经引智,穷山沟里办起“新产业”

上新庄镇新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永邦如今成了村里的“时髦人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的另一重身份:新城村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负责人。

每天,张永邦都会在淘宝网页上打开自己的“高原特产专卖店”,处理完店铺中青稞面、洋芋粉条订单,接着帮村民们在网上代购衣物、生活用品等……2018年,通过这家小小的网店,张永邦顺利脱贫,还被评为了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十佳先进个人。

然而不仅是张永邦这样的村民打开了自己的“新思维”,取经引智的交流模式下,整个湟中县的“新产业”血脉都变得流畅起来。

2019年,湟中县利用江苏省统筹帮扶的3350万元资金实施了“励志爱心超市”、多巴医疗综合体、鲁沙尔镇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产业等3项协作项目,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质量,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全县帮建运营59个“励志爱心超市”,通过让群众劳动换取积分,凭积分兑换所需物品的模式,鼓励贫困群众积极自主脱贫、参与村内公益性活动,不断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施的多巴医疗综合体门诊楼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每年为多巴临近地区的5个乡镇、4万余户群众节约费用150余万元;建成投用的19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通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医疗服务,有效减轻贫困群众负担;实施的鲁沙尔镇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产业扶贫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采取“股份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模式,通过培训学习、吸纳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发展,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同时围绕县域主导产业,湟中县主动对接东部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18年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浙江正德中医药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资522万元,目前通过药材种植、加工等带动农户3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

进一步深化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与鲁沙尔文化旅游产业园协作,通过对接协作,有效促进两地产业联动发展,通过推动人员挂职交流,学习栖霞先进管理经验,更新了园区发展理念。目前共建园区正在对接编制《鲁沙尔文化旅游产业园战略规划》,后期将加强园区管理、项目引进、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湟中特色园区发展建设注入新动能。

移花接木,人才协作架起“连心桥”

日前,湟中县鲁沙尔第二小学《和乐娃》直播课程成功实现首播,孩子们通过直播平台分享故事,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更增强了自信。而《和乐娃》正是栖霞区实验小学品牌课程《巫婆讲故事》的成功“移植嫁接”,通过栖霞区实验小学教师培训指导与模拟演示,《和乐娃》播放效果赢得了师生家长广泛好评。

2018年9月,栖霞区与湟中县共同投资52万元搭建“互联互通”录播教室,学校教师通过远程交流探讨,使湟中县广大师生能不断享受到栖霞区的优质教学资源。

“到栖霞区实验小学交流参观学习时,他们通过返聘退休银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制定发展规划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回来后,我们就结合实际情况,推行校长、教研主任‘传帮带’机制,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取经”归来的鲁沙尔二小副校长巴永平对于探索青年教师长远发展模式有了新想法。

选派骨干教师跟岗研修、特色课程“移植嫁接”“互联互通”在线探讨……已成为湟中县与栖霞区两地教育工作交流互助新模式。

2019年,围绕师资队伍培养、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等中心工作,湟中县各中小学校及教育部门相关科室与栖霞区重点学校、名师工作室等共结成16对帮扶对子,实现了从幼儿园到职业教育各个学段的全面合作交流,为全县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年内组织26名各民族学生赴栖霞区开展第二届“童心向党,民族团结手拉手”夏令营活动中,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感受金陵文化、体验风土人情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习动力。借助互联互通录播教室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研讨活动4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两地教育部门互派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管理骨干等开展交流学习、跟岗研修,栖霞区先后选派93人次在湟中县传经送宝,开展讲学、教学示范,湟中县选派214人次教师赴栖霞区进行交流学习、跟岗研修,促进了两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交流互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效果明显。

关键词:东西部扶贫协作交出“新答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