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有序复工复产,让世界工厂转起来

2020年02月27日 14:17 | 作者:刘晓光 | 来源:海外网
分享到: 

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八点要求,绝大多数要求都指向“保企业”。这凸显了在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形势下,保企业政策举措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企业是生产和就业的主要载体,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是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关键,也是扩大总需求政策能够落地的主要抓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动态循环系统造成了冲击,这在春节期间服务业和消费方面已经充分显现,节后又进一步拓展到工业和投资领域。同时,随着企业产成品库存的耗尽,短期内市场供给量将出现急剧萎缩,产生物资短缺和价格上涨压力。因此,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已经成为当前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关键。

目前,虽然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出现明显好转,但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并不容易。从各省公布的企业复工数据看,企业总体复工复产率依然偏低,且返岗率普遍低于复工率。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省份的复工率相对较高,但是中西部省份的复工率依然较低。分行业来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复工复产率相对较高,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复工复产率较低。

当前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三。一是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企业积累了不小的财务压力。在成本支出刚性的作用下,企业利润和现金流日趋紧张,不少企业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亏损情况,进而压缩全年的投资和生产计划。二是劳动力平稳复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劳动力返岗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大量返乡农民工仍处于待返城状态。在大量返乡农民工得不到及时就业的同时,部分企业面临“用工荒”的问题。三是疫情防控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也不容小觑。随着疫情防控期的延长,部分企业面临“存货荒”的问题。同时,一些地区或关键产业的复工复产滞后,也会造成其他地区或产业的人流、物流及产业链的堵点,从而影响进一步深化复工复产。

针对以上问题,特别是企业在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面临的较大压力,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有序复工复产的要求,特别是与企业直接相关的各项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是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要求财政政策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比如,近期出台的减免社保费的政策,预计可为企业减负约6000亿元。要求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并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旨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提出,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要求贸易政策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工具,旨在保障外贸型企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运转,目前全国多地已按下出口退税“快进键”,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二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商务部已开始协调各地各部门着力破解审批环节多、防疫用品不足、用工人手不够、企业运营困难等复工复产中的难点问题,严格落实“五个严禁”、“一断三不断”、“五不得一支持”等要求。

三是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要求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些举措旨在稳就业的基础上,缓解前期疫情防控所造成的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的空间不匹配问题,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加大稳岗和就业补助,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等举措,帮助农民工群体返岗就业和毕业生就业。为支持吸纳2亿多人就业的8000多万个体工商户纾困,会议还确定了自3月1日至5月底,免征湖北省境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其他地区征收率由3%降至1%等多维度举措为企业减负,使相关扶持政策结合就业目标进行。

疫情虽然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短期影响,但疫情冲击本质上是外生的、暂时性的,既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也有望随着疫情解除而得到快速恢复和回补。目前中央各部委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陆续出台的政策,为企业应对短期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能够有效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中国企业必将在疫情过后迎来新的发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也一定能够实现。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中国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重回正轨,也将增强世界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为全球经济注入希望和动力。(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刘晓光)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企业 复工 复产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