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肖峰:跟随先行者,走过发现地球之路

2020年05月09日 11:08 | 作者:肖峰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作者:肖峰

如今,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还没有全部完成,“征服地球”依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探险家斯文·赫定通过他的著作《从南极到北极:斯文·赫定带你发现地球》,描绘了一幅人类如何勇敢地挑战自然、探索未知区域的画卷,在人类立足地球、放眼太空的今天,这样的经历和探索精神依旧值得回味。

跟随先行者,走过发现地球之路

《从南极到北极:斯文·赫定带你发现地球》[瑞典]斯文·赫定 著 王瑞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个“资深”的驴友

本书的结构比较有意思,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是斯文·赫定“写自己”,下部是“写别人”

斯文·赫定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探险家,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他的多部作品已经在中国翻译出版,近日又添《从南极到北极:斯文·赫定带你发现地球》(以下简称《从南极到北极》)这部“新作”。作为中译本的责任编辑,我觉得无论是这部作品所蕴含的信息,还是其所能阐发的意义,都值得与大家分享。

“新”的出版物的出现,离不开此前的文化积累,这部作品得以出版,是建立在国内长时期翻译出版斯文·赫定著作、客观接受其形象的基础之上的。

斯文·赫定在世时就已经享誉世界,影响力也传播到中国。他最著名的作品,即他的自传《我的探险生涯》,在1932年就由开明书店出版了中译本,译者是曾翻译《资本论》的翻译家李述礼先生,书名为《探险生涯——亚洲腹地旅行记》;1933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还印行了孙仲宽先生的译本。最值得一提的是由已故的杨镰先生策划、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西域探险考察大系”,收录了斯文·赫定《我的探险生涯》《亚洲腹地旅行记》《丝绸之路》等7部著作。自斯文·赫定的作品进入公版领域后,还有多部作品被重译或首译,包括近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我的探险生涯》新译本,以及《帝王之都:热河》《我在亚洲的狗》等。此时斯文·赫定的作品不再局限于考古等学术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旅行文学等大众读物中。如今,《从南极到北极》中译本的出版,也正是这样一个长时段历史的阶段性产物。

确定《从南极到北极》这一选题的初衷在于,斯文·赫定的著作很多,还有好些没有被翻译成中文,鉴于国内读者对他的认知和接受已经到了一个阶段,可以进行一点挖掘,于是选择了这部《从南极到北极》。这本书最初在瑞典出版,原版已经很难找到,因此翻译的底本是1912年英国麦克米兰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原版翻译的英文版。

跟随先行者,走过发现地球之路

位于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 书中插图

《从南极到北极》的结构比较有意思,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是斯文·赫定“写自己”,下部是“写别人”。

上部讲欧洲、亚洲,主要是斯文·赫定自己长期探险经历的提炼和整合。用今天的话来说,斯文·赫定是一个资深的“驴友”,他横跨亚欧大陆的旅行路线是:从斯德哥尔摩出发,经柏林到达君士坦丁堡,随后一路向东,越西亚、入中亚,往南到印度半岛,走海路由印度洋进入中国南海,沿中国沿海到达上海,再由陆路在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旅行,东渡日本,随后再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横穿俄罗斯,返回欧洲,对于今天的游客来说,这基本就提供了一条游览亚欧大陆的现成路线。

下部则讲非洲、美洲、大洋洲、北极、南极洲,斯文·赫定并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他采取了另一种方法来叙述,那就是描写其他探险家的经历,比如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在非洲活动的利文斯通、斯坦利,在澳大利亚大陆探险的罗伯特·伯克,探索北冰洋的诺登舍尔德、南森、富兰克林,探索南极洲的沙克尔顿等。

一次纸上的环球旅行

在那个资讯还不是非常发达的时代,写一部以全球旅行为主题的著作本身就是一项壮举

《从南极到北极》英文版的书名是“From Pole to Pole:A Book for Young People”,顾名思义,这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本书。

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轻松有趣,内容以历史故事、地理知识、人文风光为主,读者仿佛真能随着斯文·赫定进行一次纸上的环球旅行。斯文·赫定在游记里穿插介绍了各地标志性的动物:吉尔吉斯草原的马,南亚的大象、眼镜蛇和蝎子,中亚的骆驼、野驴和牦牛,非洲的鸵鸟、狒狒、河马和狮子,海洋里的信天翁与鲸;各地的标志性地理单位:黑海、阿拉伯半岛、帕米尔高原、印度河、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日本列岛、亚马孙河、五大湖等;蕴含丰富历史知识的人文景观:柏林、君士坦丁堡、德黑兰、孟买、上海、北京、东京、莫斯科、圣彼得堡、巴黎、纽约、芝加哥等城市,以及西伯利亚铁路、古老的庞贝古城、印加帝国等。其中的历史、地理、自然知识有些在课本上可以学到,有些则需要课外阅读补充,有助于青少年读者塑造地理空间感、了解各地历史人文。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国外读者对这本书的批评,认为上部写得不错,而下部是画蛇添足。也许也会有中国读者产生类似疑问,斯文·赫定为什么要刻意去写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拿别人的故事来讲?这就要联系到这本书创作的背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国内出现了一种青少年读物的写作潮流,即改变以往教科书晦涩难懂的写法,用生动有趣地讲故事的方式吸引读者。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还因此获得了19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如今早已家喻户晓。除了生动有趣之外,这类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蕴含着丰富的瑞典历史地理知识,塞尔玛·拉格洛夫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希望通过这些作品来唤起瑞典儿童对国家的热爱。《从南极到北极》就是诞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因而具有面向青少年、具备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的特点。

不过,《从南极到北极》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局限在瑞典国家的范围之内,而是将视野放宽到整个世界。要知道,瑞典毕竟地处北欧边陲,不像英国、法国那样拥有其他大洲的诸多殖民地,在当时有这样的全球关注是不寻常的。我认为斯文·赫定把没有去过的大洲大洋也纳入写作范围,一方面是向探险先行者致敬,另一方面也出于他对探索世界的渴望。当目睹诺登舍尔德从北冰洋探险归来时,15岁的斯文·赫定受到了极大的感染,立志以探险为业,他也是在了解先行者的过程中培养出全球性的视野。在那个资讯还不是非常发达的时代,写一部以全球旅行为主题的著作本身就是一项壮举。

一场征服世界的期冀

对于那些正在路上或心向往之的读者来说,从南极到北极,由总角至耄耋,星辰大海,漫漫人生,依然有尚待征服的广阔天地

这毕竟是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书,难免存在着一些局限。在斯文·赫定的笔下,英国在非洲殖民地的代理人戈登,以废除奴隶贸易的正面形象出现,苏丹马赫迪起义军则被蒙上了负面色彩;西班牙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被描述为探险活动,被屠杀的美洲原住民成为故事中的背景;书里面所描写的探险者都是欧洲人,似乎他们才是人类探险的主流,各个大洲的本土居民被忽视了。这样的问题也是诸多西方著作所共有的,只看到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认为西方人是探索世界的主角,在文学、学术叙事里宣扬、放大探险活动的积极性质,忽略了与之相伴随的殖民、征服、奴役、屠杀、盗取文物等活动。

实际上,西方崛起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不过是一个片段,发现地球、发现世界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活动,这种观念自然是需要被认识和纠正的。

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我希望能向读者传递这本书的积极意义,那就是看到整个人类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出于这一点,在为中文版起书名时动了一点小心思,添加了副书名“斯文·赫定带你发现地球”。“发现地球”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感,寓意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世界、了解斯文·赫定如何看待世界;我还在原书丰富的图片基础上,另外添加了一些探险家的公版照片。此外,我还邀请瑞典斯文·赫定基金会的负责人伍贺庚为中文版写了一篇序言,他在序言里介绍了这部著作的出版渊源,尤其提到这本书曾经在瑞典作为教科书使用,成功引导瑞典青少年熟悉和了解世界历史地理。

在斯文·赫定所处的年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还没有全部完成,他对已知世界的描写,同时也表达出征服未知世界的期冀。作为古往今来众多探险家的一位代表,斯文·赫定自己的探险经历,以及许多先行者、后来者的探险事迹,共同描绘了一幅人类如何克服环境局限、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画卷,在今天的读者看来,这样的经历依旧值得反思和回味,尤其对青少年读者来说,这里面充满了无数既引人入胜又激励人心的故事。

在今天,能够环球旅行、克服艰难险阻去行走的人仍是少数,对于那些正在路上或心向往之的读者来说,从南极到北极,由总角至耄耋,星辰大海,漫漫人生,依然有尚待征服的广阔天地。

许多先行者的事迹激励了斯文·赫定,相信在未来,以斯文·赫定为代表的探险家们的事迹,还能够引领更多后来人走上“发现地球”之路。(肖峰)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斯文 赫定 地球 探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