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国际劳动节谈“耕育农业”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2020年05月29日 14:01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岁岁年年,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一个国际性节日,全世界80多个国家将其作为了法定节日,新中国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节日。劳动节是一个“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的教育日,其本质属性是“教育”和“纪念”。

劳动都是社会的永恒主题,劳动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全面、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适当的劳动可以锻炼孩子的心智和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依托于耕育农业、耕育农法耕育体系,建立完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

1、 促进青少年儿童耕育农法体验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耕育农法”是一种使用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生物科技集成的生产方法,也是有机质农业天人合一、自然而然,古今融合的生产方式。重点在于传承田园农耕模式,发展生物生态循环模式,延伸多功能文化体验模式。“耕育农法”概念是由中医农业、生态食材、生态餐饮团体标准专家团队在1982年世行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实施中首先提出的方法,耕育农法在保持传统农业技术、利用植物的相生相克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等多种技术,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采用中医农业方法和中医农业投入品应对种植生产中出现的病虫害、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疾病防控治疗问题,在保障种养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生态发展之路,推行生态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耕育农法强调精耕细作,精心精准,精品优品,技术生产要素:农耕有体验、文化有传承,水土不流失、生态有保育,肥力不降低、生产可持续,自然与现代、和谐又统一;种养要循环、生物加有机,好水用平衡、生物多样性,现代与未来、科技与标准,康养与田园、育物又育人。

5

2、 耕育农业是大中小学学生劳育体验的重要模式

耕育农业是在传统农耕文化、耕读传家的基础上,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继承、传承传统农业,并结合现代农业、中医农业,融合创新出具有生态农业、生态保育、教导育人、劳育美育等特性的理论体系,主要涵盖:耕育体验、生态教育、乡土民俗、健康饮食等。耕育农业将现代农业、标准化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的经验相结合。耕育农业并不否定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只是利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在农耕传统生产的基础上并将废弃物处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等与中国传统农业重视有机肥投入、生物相生相克原理防治病虫害、中医农业等其他适用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传统现代合一的耕育农业技术体系。耕育农业强调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耕育农业是一个具有农耕文化基因、传承生态农业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中国传统的农耕历史悠久,国际影响大。耕育农业涵盖了耕牧渔樵等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把耕育农业的经验升华到生态理性认识,从大中小学劳育需求,研究体验课程设置,包括耕育农业研究方法论,耕育农业模式的总结与设计,耕育农业价值评估体系以及耕育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

6

3、 耕育田园中医农业基地拓展了大中小学劳育体验场地

近年来,全球中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全国选定建设了一批全球中医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基地围绕城市及周边青少年儿童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生态康养、青少年儿童生态教育体验工作。目前已经确定并初具规模的基地有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南部地区、东部地区, 其中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进中医农业生态投入品,在戈壁设施农业、盐碱地改良等方面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中医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地 “中医农业耕育农法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为城市及周边大中小学学生提供了生态体验和劳动教育实践场地。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对一个人的发展极其重要,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础。首先,劳动能使儿童的肌体充满活力,改善肌体的各种生理素质,包括呼吸、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机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其次,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责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质。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进人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的思想品德。而且把教育和劳动结合起来,体脑结合,能够提高学习的效力,可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4、 耕育农业体验,促进学生形成美好的自然观、生态观、文化观

劳动教育最能体现育人价值的就是实践,通过实践去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是文化之外的一种特殊教育。中华文明发源于农耕文化,耕育耕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之一。从有机质农业可以了解到“土”是自然形成的,而“壤”是经过人类的劳作耕种改良形成的,而且早在4000多年的夏朝,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土壤分类的概念。

耕育农业劳动实践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实现知行合一,耕育文化依托生态保育和现代文明演化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耕育术语融合了农耕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美艺教育、伦理教育,徳智教育等范畴,耕育文明与耕育文化、耕育农业、耕育农法、耕育田园共同形成青少年儿童的耕育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形成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观、生态观、文化观,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者孙建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