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1年第二期 2021年第一期 2020年第六期 2020年第五期 2020年第四期 2020年第三期 2020年第二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1年第二期

在路上

2021年04月15日 14:34  |  作者: 吴为山  |  来源:《画界》2021年3月第2期
分享到: 

空谷回音—老子出关(青铜)74×93×33cm-2012年-吴为山

空谷回音—老子出关(青铜)74×93×33cm-2012年-吴为山

我出生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时堰镇的一个书香世家。受父亲的熏陶,大约在五、六岁时,我开始喜欢家中所藏古书中的插图和陶瓷器皿上的画作,那些清雅的山水和古香古色的仕女图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十一岁,我就摸索着写生,画小镇上熟识的老人。

1979年,我被无锡工艺美校录取,学泥塑,学校在惠山脚下。画室陈列了许多石膏像和石膏几何体教具。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塑像:维纳斯、米开朗琪罗胸像、伏尔泰、亚历山大块面像……画室外的小庭院堆了些惠山土,是制作泥人的原材料,那油性的泥土润泽而富有柔性。西洋石膏像的洁白和惠山本地泥土的乌黑形成强烈反差,而我的命运注定与之紧密相连。

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青铜)58.5×55×26cm--吴为山

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青铜)58.5×55×26cm--吴为山

第一节课由吴开诚老师讲素描,其精炼、扼要的讲授与娴熟的绘画演示令我一下子感受到艺术世界的灿烂阳光。吴老师强调表现对象要有真实感受,不要有“习气”,要训练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培养艺术的情感。

令人难忘的是1980年春天,全班去苏州东山采风,参观并临塑了两处古代彩塑。一处是相传出自宋代民间高手雷潮夫妇的紫金庵十八罗汉彩塑,一处是相传为唐代杨惠之所作的甪直保圣寺影壁与泥塑。华盖逼真,诸神栩栩,满堂生辉。其气势如东海扬波,善缘无疆。作品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历史上多有争议。然而,古代匠师身心交融所创造的技艺高超、灵思精妙的艺术,对年轻的艺徒而言,不仅是技和艺的传承,更是道的教化。这是古圣先贤给予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其精神琼浆注入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之脉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它承载着民族精神和集体智慧,激发着后世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东山雕花大楼,甪直古镇融石桥、小巷、建筑于一体的构造,江南女子的服饰及其生活方式的优美和娴然,丰富了我们的创作素材。

问-道(青铜)高780cm--吴为山

问-道(青铜)高780cm--吴为山

同年,吴冠中先生关于形式美、关于手艺和艺术、关于要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演讲,张道一先生关于艺术专业青年学生如何把握人生方向、探求艺术规律的讲座,钱绍武先生对希腊菲迪亚斯和意大利米开朗琪罗雕刻特质的深刻剖析以及在书法审美和雕塑审美之间找到契合点的论述等,让我们大开眼界。虽然,当时我并不懂莫奈和塞尚,并不能清楚地了解青年学徒与艺术大师之间有多大差距,也并不了解中国书法抽象的意与写实性雕塑造型有多少内在关联,更不能明白小小的泥人与民族文化的创造智慧之间的关系,但前辈大家言传身教,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我始终未能忘记张道一先生在那间小小的教室讲出的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你们要立志,将来在美术史上留下名字。”也许年逾八旬的张先生已经不记得当时讲课的情境,但我至今记得,17岁的我在听到这句话时是多么的震撼!我还时常回忆钱绍武先生开讲座时随身携带的素描人体原作,功底深厚,表现了他对生命律动和对艺术美的歌颂。这些通中西、融古今,在工艺美术和纯艺术之间跨界穿越的大家成为我的学术偶像。

在无锡学习的两年,我们不仅受惠于名师、民间艺术大师,还得益于默默无闻的技师。工艺美术之美中,工艺的美也很重要,在匠师、技师的手艺中有着民族集体无意识。

上善若水—老子(青铜)182×109×63cm-2006年-吴为山

上善若水—老子(青铜)182×109×63cm-2006年-吴为山

后来,我先后被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录取,我选择了南京师范大学就读。这所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自其前身—1902年李瑞清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始,名家辈出,李叔同、张大千、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诸名士均执教于此。我受惠于秦宣夫、宋征殷、徐明华诸师,三位老师分别留学于欧洲、日本、前苏联,在艺术理念、艺术风格上皆有不同。当然,我的老师中也有中国画家杨建侯、卢是、闵叔骞等,我留连于不同艺术流派的创造与教学的相互交汇中,吃的是百家饭。记得,当年教学用的石膏像《大卫》《斗士》《掷铁饼者》等均是徐悲鸿先生从法国带回中国的。大学毕业后,我留校成为美术教育理论家蒋荪生先生的助教,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美术教学法研究,后赴北京大学研修心理学,继而被选派至欧洲陶艺工作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我任大学教授二十余载,不断在教学、实践、研究领域耕耘。创作方面,我的许多作品被立于世界重要的博物馆与公共空间。2018年,我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士……虽然取得了一点小小成绩,也有诸多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但我始终觉得早期在无锡工艺美校的学习是我的艺术母乳,每一个泥塑都有生命,传递着一代一代艺人的创造与智慧,那质朴灵动,那滋润醇厚,那流于指尖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养育着我的自信,培植着我的自强。这份恩泽如同“天下第二泉”的微波在月亮的映照里,清澈宁静,时时激励我对艺术的求索,我会永远在路上。基于早期那刻骨铭心的对泥土的深情,对意象造型的迷恋,在欧美“巡游”后,我提出了“写意雕塑”的理论,并以数百件雕塑艺术的创作实践佐证其理论的合理性。今天,当回望那些屹立于世界多国洋溢着中国人文精神、体现中国人风貌的雕塑,方觉中西合璧、文明互鉴,此道不孤……

紫气东来—老子出关(青铜)153×63×105cm-2012年-吴为山

紫气东来—老子出关(青铜)153×63×105cm-2012年-吴为山

吴为山:江苏东台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中国哲学三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导师。被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等多国授予院士,2018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继吴冠中之后获此身份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并获颁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米开朗基罗勋章、“中华之光” 年度人物等多项大奖。



责任编辑:张月霞

文章来源:《画界》2021年3月第2期


编辑:画界 邢志敏

关键词:艺术 中国 先生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