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21》指出——

政社合力让保障和关爱伴随儿童成长

2021年06月08日 09:19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的开局之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代表的儿童福利保护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被置于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时期,我国将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六位一体”的新发展格局,从高增速向高质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近期发布《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21》,并于6月3日在京举办“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活动,探讨儿童福利与保护事业的诸多重要问题。本版从政策、法律解读及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3个方面组稿,呈现精华内容。

儿童主任组织孩子们开展活动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供图

儿童主任组织孩子们开展活动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供图

“过去一年,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将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这是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前在京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得出的结论。《报告》认为,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制度体系的健全,儿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力量也为孩子们带来更多关爱的阳光。

我国儿童基本生活得到精准保障

《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儿童福利保障范围从孤儿向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障儿童等更多儿童快速拓展。

自2009年起,我国儿童福利支出不断增加。2016年,儿童福利财政支出达到历史最高值的56.3亿元;2019年儿童福利经费支出较2018年增加了4.3亿元。

去年以来,儿童福利分类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体现在4个方面: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全面实施、残障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成效显著、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社会救助方面,目前已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儿童群体救助标准、救助方式上有了创新和发展。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儿童救助工作的普惠化和专业化。

随着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全面实施,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27.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206.6元。

2020年还全面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23.7万0-6岁残障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较上年增加了5.6万人。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残障人康复机构10440个,残障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2020年,儿童福利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目前我国31个省份均已将儿童福利保护工作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相关规划,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我国孤儿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孤儿保障水平持续增长,例如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较之2016年增长了40.86%;全国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较之2016年增长49.33%。截止到2021年5月25日,我国孤儿总数下降至19万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政府分类兜底保障困境儿童。2020年3月至6月期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发放;全国儿童福利机构中6.5万名集中养育孤弃儿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中5675名临时救助照料困境儿童和17.7万名社会散居孤儿保持“零感染”;全国15个省份发现、报告并救助保护了393名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

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数量稳中有升。截至2021年5月,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儿童5.9万人。此外,各地纷纷将儿童福利保障工作例如“一老一小”进一步纳入政府重要工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儿童之家(或儿童中心)28.9万个,城乡社区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站)25.2万个,儿童福利服务的专业队伍建设在不断加强。

社会组织成为儿童保护重要力量

“社会组织作为儿童关爱保护重要社会力量,是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报告》团队负责人说。

在政策支持和政府扶持下,社会组织推出不少未成年人保护项目,主要包括社会监护体系、专业能力建设、性和安全教育以及驻校社工体系等多种类型。

社会监护体系类项目搭建了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以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为代表,该项目通过搭建村级“童伴妈妈”队伍,预防和应对农村儿童权益受侵害的情形。截至2020年底,该项目已经覆盖超过880个行政村,服务保护的儿童人数超50万名。

专业能力建设类项目则为未成年人保护者提供支持。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项目,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提供专家指导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儿童福利、未成年人保护、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等领域。

儿童性和安全教育项目以“女童保护”和“你我伙伴”项目为代表,以培训和宣讲为主要干预手段,旨在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性侵犯防范意识和性教育知识水平。

驻校社工类项目以“陪伴助行”项目为代表,通过在校内提供社工服务,减少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预防恶性儿童侵害事件,为儿童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在儿童关爱服务方面,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为例,该基金会促进儿童少年全面发展的“HELLO小孩”项目,截至2020年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近25.9万儿童受益。

在儿童医疗救助方面,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越来越有深度。例如,我国地贫防治基金会数量世界领先。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的血液宝贝项目于2019年启动,主要救助患有白血病、地贫、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的患儿,截至当年年底,救助了包含地贫在内的血液病儿童3000名,救助支出约1.75亿元。

近年来,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在全国组织实施了多项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例如针对遗传代谢病患儿实施的救助项目,针对聋病儿童进行干预救助的“天籁工程”,针对地贫儿童开展地中海贫血症筛查及干预救助项目等。目前一共检测新生儿218万例,救助出生缺陷患儿41194名。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儿童 救助 保障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