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中国乡村儿童发展报告2022》显示——

乡村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仍需提质提量

2022年10月11日 15:05  |  作者:顾 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近日主办的2022年“乡村儿童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乡村儿童发展报告2022》(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总体而言,我国乡村儿童的发展水平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儿童发展综合水平得分的年均增长率为5.75%。尤其在2018年至2020年间,乡村儿童发展水平的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儿童。

《报告》也指出,乡村儿童的服务需求仍有待满足,“十四五”规划要求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其中,乡村儿童服务人才队伍是补齐服务短板的重要手段之一。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的“童伴妈妈”许世琴在“童伴之家”带孩子们做作业、阅读、学手工,开展多样化服务。胜春 摄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的“童伴妈妈”许世琴在“童伴之家”带孩子们做作业、阅读、学手工,开展多样化服务。胜春 摄

已基本形成五大人才队伍

《报告》发现,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乡村儿童服务的五大人才队伍。其中,儿童保护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儿童早期发展队伍人数和机构持续增加,心理服务专职兼职人才队伍逐渐充实,卫生健康队伍人员数量和学历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稳固提升。

儿童主任作为我国乡村地区儿童保护工作的最主要队伍,自2019年开始便实现村级全覆盖,2021年的队伍人数为65.1万人。与此同时,我国儿童保护队伍具有充足的“后备军”,作为儿童保护队伍的来源之一,我国社会工作者人数从2016年28.8万逐渐上升到73.7万,“十四五”时期,社会工作者数量将达到200万人。虽然儿童保护只是儿童青少年事务的一部分,但社工的专业性能够快速承担儿童保护相关工作。

心理服务方面的发展成效也很显著。基层心理服务兼职人员数量逐渐增加,不少地区充分动员基层组织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搭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宁夏灵武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市依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20位专家,搭建全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一方面创新心理健康专家合作方式,积极吸纳学术和行业专家作为心理健康培训和科普教育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站,在市、乡(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或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心理咨询室,推动提升了全市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水平。

与此同时,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联合开展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目前缺乏心理健康培训的师资队伍和教材体系。因此,《报告》建议在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的同时,各方应该注重能够提供心理服务培训的机构和师资队伍,完善相关培训的激励机制。

推进制度化、专业化发展

随着乡村儿童服务队伍逐渐形成规模,制度化、专业化发展成为人才建设的重要方向。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保护队伍服务本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各地已搭建起完备的村级儿童主任制度作为乡村儿童保护工作的最主要队伍。例如安徽省肥东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所有乡镇和村(社区)配备儿童工作队伍,实现全县335名村(社区)儿童主任专职化。2017年,县财政专门投入1235万元购买儿童主任服务,标准为每人每年3.5万元。

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参与涉案未成年人的干预和保护工作,也逐渐成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重要手段,多地探索了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模式。2020年最高检和共青团中央还共同出台《关于开展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的通知》,为司法社工队伍建设提供试点场所。

记者发现,在多方合力之下,儿童工作者培训体系正在得到完善。民政部开展的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效果显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深耕乡村儿童保护工作队伍的建设,丰富提升相关培训体系。

与此同时,儿童早期发展队伍城乡均等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力量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山东省五莲县通过引入陈江和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在当地10个乡镇开展婴幼儿养育师培训试点项目,探索了不少有益经验。

此外,专职兼职心理服务人才共建大幅提升了服务能力,其中的重要实践是探索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在精神科医生护士以及心理咨询师人数不足以覆盖全人群心理健康需求的背景下,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将会成为有力支撑。

应抓紧机遇补短板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乡村儿童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巨大挑战。《报告》认为,挑战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人才队伍总量供给不足,局部结构失衡;培训体系薄弱与培训效果不足问题并存;职业认证体系亟待完善;社会评价体系急需优化;政企社联动有待加强。

从总量供给来看,儿童保护的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早期发展的幼教和婴幼儿养育师、心理服务队伍、卫生健康的儿科医师等队伍人员严重不足,乡村地区供需矛盾较大。从局部结构来看,儿童保护领域虽然有村级覆盖的儿童主任队伍,但是社会参与的多样性不足,队伍构成比较单一,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群体的力量。

在社会评价体系建设方面,《报告》指出:“除了通过财政方式进行支持之外,我国还需优化社会评价体系,给予所有的乡村儿童公共服务队伍合理的社会评价,提升队伍认同感。”

在政企社联动方面,心理健康服务、儿童主任和婴幼儿养育师等队伍的联动合作不足。特别是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组织都需要企业的参与,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服务资源的可及性以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训。

基于上述挑战,《报告》建议,应紧抓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新机遇,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要多渠道拓展充实人才队伍,完善专业化培训体系、师资、教材和阵地,搭建人才队伍职业晋升路径,优化人才评价、激励和表彰方式,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应围绕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发展。一是立足乡村人才振兴框架,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开发体制;二是提升专业化水平,完善人才培训平台合作机制;三是打造样板项目,落实重点人才工程创建机制;四是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深层次推进激励机制;五是提升服务智慧化水平,打造儿童需求智能响应机制。 

编辑:王慧文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