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广交会“打喷嚏” 进出口尚安否

2014年05月08日 10:15 | 作者:顾阳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电子商务和专业会展等新兴贸易平台,正在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新路径,分流了不少广交会采购商

  广交会发掘潜在客户、了解产品动态的社交功能有所强化,其“晴雨表”与“风向标”的作用将有所淡化

  广交会自身也需不断改进创新,通过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真正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专业展会异军突起的大背景下,代表着传统贸易形式的广交会,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

  据大会组委会统计,刚刚闭幕的第115届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出口成交量这两大关键指标已连续两届双双下降,且创下广交会近5年的新低。

  广交会素有外贸“晴雨表”、“风向标”之称,其成交数据的持续下探令不少市场人士“忧心忡忡”,但这些数据能准确反映中国外贸的实际吗?中国外贸真的“很糟糕”吗?

  面对质疑,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用了“数据虽‘并不令人欣喜’,却又在‘情理之中’”作了回应——这一方面折射出当前我国外贸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也表明,在电商、专业展会等新兴贸易平台的冲击下,广交会“一枝独秀”的格局已被打破。

  是什么拉低了广交会成交量?刘建军的分析是,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尤其欧美传统市场复苏乏力,新兴市场需求又持续疲软,使得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量下滑明显,“反映出当前外部市场尚未发生根本好转”。

  事实上,除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外,电子商务带来的冲击同样不可忽视,甚至已成为导致广交会订单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出口货源的扩展、交易成本的下降,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贸企业乐于将交易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浙江宁波一家多次参加广交会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对于短期、小额订单,他们更愿意选择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先快递过去样品,经确认后就可以直接在网上完成交易,根本不需要见面”。

  与此同时,境外采购商也减少了在广交会现场下单的行为,他们通常会选择几家有采购意向的企业,等展会结束后再单独约见或实地考察,最后才决定是否要下订单。正因为此,广交会的实际效果,往往会在展会结束后的3至6个月才能得以体现。

  在电子商务影响凸显的同时,专业会展也成为不少企业拓展市场的新路径。山东青岛嘉信礼品有限公司曾连续多次参加广交会,从去年起该公司不再参加秋季广交会,而是更多地关注一些专业展会。“比如香港国际玩具及礼品展,虽然到会的采购商数量并不多,但基本上都是有备而来,针对性很强,也便于同行间的交流。”公司副总经理刘德辉说。

  此外,每年的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各地举办的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都分流了不少广交会的采购商。同时,一些有实力的生产企业转向海外市场自寻买家,诸如法兰克福家具展、汉诺威工业展览会、柏林视听展览会等专业展会上都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据商务部统计,我国进出口企业每年赴海外参展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80多个。

  专家表示,新兴贸易平台的出现,缩短了采购商与生产企业之间的“距离”,降低了交易成本。广交会作为传统贸易平台,其交易功能正逐渐发生变化,发掘潜在客户、了解产品动态的社交功能有所强化,其“晴雨表”与“风向标”的作用将有所淡化,曾经“广交会打喷嚏,中国外贸就感冒”的情况已大为改观,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广交会数据的升降变化。

  以本届广交会为例,尽管采购商人数与成交量双双下降,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外贸就已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对于今年全年外贸发展,刘建军仍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当前中国外贸发展具备诸多积极条件,包括世界经济总体呈复苏态势,有利于中国出口企稳向好;中国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提高,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外贸发展政策措施不断落实,稳定了企业信心等。

  正如专家所言,对于广交会成交量的下降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说到底,减少的这部分成交额,不少已通过其他贸易方式得以完成。对于采购商、生产商而言,他们有了更多促成贸易的选择与机会,这也应是广交会主办方乐于见到的。

  当然,广交会与我国外贸风雨同舟50余载,虽稳居“中国第一展”的位置,但其自身也需不断改进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通过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真正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编辑:罗韦

关键词:外贸 企业 中国 采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