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晚清风云晚清风云

炮轰“地方帮”:大清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2014年07月25日 16:07 | 作者:王学斌 | 来源:中国经营报
分享到: 

  “卧龙”发飙

  于中央与曾国藩暗自较劲、形势趋于微妙之际,远在陕西平乱的暴脾气刘蓉发飙了。早在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为刘蓉赋诗一首,道:“我思竞何属?四海一刘蓉。具眼规皇古,低头拜老农。乾坤皆在壁,霜雪必蟠胸。他日余能访,千山捉卧龙。”将刘比作孔明,可见曾对其十分推重。面对蔡之构陷,刘蓉亮一招“神龙摆尾”,证明自己不是一条虫。

  四月初二,两道充满浓郁湖南麻辣风格的奏折摆在了两宫案前,俱是刘蓉的手笔。第一折题为《明白回奏恳赠查办疏》,刘氏先简述个人仕宦生涯,紧接指出自觉“粗知自爱”,况且像他这种起自乡间之辈,没去过中央当官,即便是想托关系走后门努努力跑跑官也是毫无头绪,故蔡寿祺“以其不肖之心,造作夤缘之谤,肆情侈口,惟所欲言,直欲厚诬天下,谓皆与己同类,而无复有稍知廉耻之人,则何其情之悖也!”文末,刘蓉“乞圣主天恩,悯臣孤危,放归田里。俾遂还山之愿,长为击壤之民。”可谓将了朝廷一军。

  刘氏的第二折《陈蔡寿祺挟嫌构陷疏》,辣味更足。原来,刘、蔡二人早已结下梁子。刘于四川任按察使时,发现有一陕西籍翰林,“侨寓四川省城,每遇地方公事,招摇把持,声名狼藉”,甚至以编修之职,“征调乡勇,收召匪目陈八仙等为门徒,聚众横行,不受地方官节制,其举动实涉荒唐”。此人就是蔡寿祺。有鉴于此,为防其滋事,刘蓉建议将蔡驱逐回籍,蔡“始逡巡束装入陕”;等刘巡抚陕西,作为惊弓之鸟,蔡“旋复束装赴都”。有此过节,蔡以刘蓉作为突破口,编造无据之词,罗织不堪之罪,从而将整个“湖南帮”连根拔起,合了圣意,报了私仇,再自然不过。

  奏疏倘写到这里,虽满是个人牢骚与委屈,倒尚可理解,谁料刘蓉怒气难消,意犹未尽,竟公然质疑最高统治者的判断力。

  手捧火辣辣的奏折,同为湖南人的曾国藩大呼过瘾:“见刘霞仙所作辩蔡寿祺诬劾一疏,置身甚高,辞旨深厚,真名作也。”而吃惯了苏帮菜的翁同龢,看罢连连摇头,担心“恐酿成大狱矣”!

  不谐之音

  其实就算位居中枢、视慈禧马首是瞻的理论家集团,在对待恭王及“湖南帮”问题上,意见亦不一致。时任军机大臣的李棠阶,对于罢黜恭王之举,深感不平。对于西后有意对湘军动刀之意,李“私心窃虑,恐朝局遂变,奈何!”幸好不及表明态度,李即撒手仙逝,否则其晚境堪忧。

  即使“湖南帮”内部,对刘蓉复奏之反应,亦非同调,甚至颇有不谐之意味。比如目空一切的左宗棠,认为刘“平时太自负”,故遭人算计。对于刘之奏稿,左则嗤之以鼻,“词甚倨而所见亦浅。此君自视太高,故学不进而誉亦损”,实难入其法眼。

  自视更高的左宗棠,更指出刘蓉在朝廷面前“炫清廉”殊堪可笑。因为“廉仅士之一节耳,不廉固无足论,徒廉亦无足取”。再说“湖南帮”诸位个个廉洁自守,刘“若以其廉而傲人,则吾湘之人尚无不廉,而在位者又何傲焉?……何以不闻自责以责人,而反据人所同者以傲人乎?”可知在左看来,刘蓉之境界、修为与气度,着实一般。而“湖南帮”大佬之间相互自轻,其前景亦着实不妙。

  最终,经过朝廷钦差赴陕调查,认定蔡寿祺所奏与实情不符,“按照罢闲官吏在外干预官事杖八十律。该员身列清班。不知检束……即行革职。仍遵文宗显皇帝谕旨,勒令回籍,不准在外逗留,招摇滋事。”刘蓉因疏辩“语多过当,有乖敬慎”,交部议处。部议结果为“降一级调用,不准抵销”。

  蔡寿祺始以弹劾恭王扬名朝野,终因挑战“湖南帮”而前程尽毁。刘蓉则在各种因缘际会下仅受轻责。刘实际替湘军挡了一枪。“湖南帮”果然命硬。只是曾国藩们心中都清楚,自己命再硬,也硬不过皇族铁石之心。一载后,刘蓉兵败灞桥,引咎罢职。返回湖湘的他,也不禁浩叹:“天道忌盈,物极必反。”

  或许,在一个中央摆不平地方,地方信不过中央的年代,没有谁,会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编辑:曾珂

1 2 3

关键词:曾国藩 湘军 湖南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