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中国智库现状调查:官办智库大而不强 高校智库曲高和寡

2014年11月04日 11:28 | 作者:韩玮 | 来源:时代周报
分享到: 

  “只有国家队,没有民间队”

  彭澎的另一个身份是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早年他还曾任职于另一家智库—广州社科院软科学研究所。

  “在讨论新型智库之前,首先应该梳理传统智库。”彭澎说,传统智库包括8个分支,又称“八路军”,分别为高等院校、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行政学院系统、党政机关的政策研究室、军队内部的研究机构、外资背景及非外资背景的民间智库。

  在此之外,国经中心有些独树一帜。尽管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不断强调其民间智库的身份,但它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资金输入与硬件支持,并且鉴于内部人员的政界背景,其从出生起就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据上海社科院的《中国智库报告》统计,当前国内正常运行,且对公共政策形成和社会公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活跃智库共有200余家,其中2/5为党政军智库,1/4是社科院智库,民间智库占比1/3。

  不过,一些研究人员并不认同民间智库拥有1/3的比重。王辉耀就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国内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智库的统计数据,但大致情况可以从全国软科学机构的相关调查中窥见。

  据王辉耀在《大国智库》一书中估算,目前,中国各类智库机构将近2500家,其中官办智库的数量占据95%,而民营智库仅占5%,后者还包括隶属于官办智库的人员在民营智库兼职的情况。

  时代周报记者还了解到,中国官办智库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人员数量庞大、机构设置繁多。以中国社科院为例,其拥有38个研究院、180个非实体研究中心,主管全国性学术社团105个、研究人员4000多名。而全欧洲的智库研究员也不超过5000人。

  至于机构经费,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09-2010年,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经费总额为239.7亿元,其中66.5%来自政府,占政府同期研发投入的13.4%。

  “传统智库的形式比较单一,差不多只有官办智库一种。而它们依托政府背景和资金支持,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政府委派的课题,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智库领域。”王辉耀说。

  仲大军是北京一家“半死不活”的民间智库的创始人。2000年,曾任某知名媒体编委的他“逃离”体制,创办了“北京大军经济观察”。十多年来,这个智库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受限于资金,生存艰辛。

  “上世纪90年代,民间智库还能发出一些声音,但如今已愈发微弱。在建言献策这件事上,根本不存在竞争。因为,智库只有国家队,没有民间队。”仲大军向时代周报记者感慨。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民间智库的学者,仲大军已被边缘化。有时,他受邀参与节目录制或出席论坛,但总被排在体制内学者的后面。

  “他们(邀请方)才不管你水平高低,离‘衙门口’越近的人越往前排坐。而且,他们还怕我乱说,说一些与政府主旨不一致的话。”仲大军说。

  然而,国家队唱主角的中国智库目前却正面临“大而不强”的诟病。“从数量上讲,中国智库已不算少,但缺少一些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智库。”今年10月18日,曾培炎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传统智库体制老化,党政色彩浓重。这种做法的好处之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弊端在于思维僵化,不容易出现具有前瞻性的、超脱利益关系的、客观的决策方案。”彭澎说。

  今年9月初,借着《大国智库》发行,王辉耀撰文《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更多民营智库参与》,探讨智库建设。

  “发展民间智库可以形成鲇鱼效应,激活智库市场;而且,民间智库可以提供更多建议,打破思想市场的垄断,有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王辉耀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于是,问题来了:中国的民间智库为何发展艰难?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中国智库现状 官办智库 高校智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