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中国智库现状调查:官办智库大而不强 高校智库曲高和寡

2014年11月04日 11:28 | 作者:韩玮 | 来源:时代周报
分享到: 

  “官民平等”氛围渐成

  现状如斯,改革逼近。

  今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会上,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第二天,前滩综研在网站与公共微信上应景地晒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新型智库参照执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组建新型智库知识产品集散平台、培育新型智库发展基金等。

  而王辉耀认为,新型智库体系包括国家政府智库、高校智库及社会智库,这是基于传统智库提出的全方位的更高要求。

  “建设新型智库,首先我们要为民间智库争取参与权。尤其是政府的公共政策采购,要严格遵循采购制度,政策课题的招投标一定要对所有智库开放,而非包干给体制内的单位。”王辉耀说。

  “其次,建立支持智库经费的渠道,鼓励企业捐赠智库事业。”在他看来,智库的资金来源要多元化,除了财政拨款,更多应依靠企业与社会。“第三,传统智库中专业智库的数量不多,中国应该大力倡导专业智库的发展。”

  不过,在仲大军看来,“政府要做的不用太多,只要营造出一种民间智库与官办智库享受平等待遇的氛围即可。”

  事实上,民间智库一直以来都站在政府的视线尽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旭峰2008年曾主持过一项题为《专家决策咨询在地方政府中的实践》的问卷调查。

  在问卷分析中,朱旭峰写道,从所有类型重大决策事项所选择专家的合计频次来看,政府决策者选择各类身份专家的倾向性,从大到小依次是本机构内政策研究部门的专家、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的专家、高校里的专家和民间咨询机构的专家。

  朱旭峰发现,民间专家在各项重大决策中通常最不受重视。而只有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过程中,政策决策者对民间专家的选择倾向性才达到21%,首次超过高校专家。

  “举个例子,如果政府机关搞内部学习时能多邀请民间专家,倾听他们的声音,同时给予民间学者与体制内专家相同的职称,那么很快,民间智库就会受到市场追捧,生存环境也将得以改善。”仲大军说。

  目前,这种氛围似乎正在缓慢形成。今年9月中旬,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新世纪青年改革研究会主办的2014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在浙江德清县莫干山召开。会上,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是争议焦点之一。

  “莫干山会议开了3天,一个月不到后,国务院公布的有关土地制度的政策采纳了会议最终成文的几点建议。”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这个会议不同于民间智库,但至少代表了某些民间力量,也能说明政府对民间智力的重视正在逐渐加强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韩玮)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中国智库现状 官办智库 高校智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