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自身建设 自身建设

九三学社追忆师昌绪:蜡炬燃尽 光耀人间

2014年11月18日 09:57 | 作者:戴红 | 来源:九三学社
分享到: 

  战胜严冬

  历史开了个无情的玩笑。正当科学家把新技术的翅膀安装到新型飞机上的时候,一场急风暴雨卷来泥沙石块,将这翅膀连同它的研制者一起打落了,打倒了!师昌绪和他的主要助手们被冠以金属研究所的“四家村”被打翻在地。

  “美国特务!”“人家请都请不回来,你为什么回来?” 一顶顶莫须有的罪名压在师昌绪头上。

  惨无人道的毒打,屁股被红卫兵打烂了,内裤上沾着肉….他的饱受摧残,心灵的剧痛更令他肝肠寸断。

  祖国啊,祖国!难道您的孩子从大洋彼岸的异邦土地扑向您的怀抱,有什么错吗?

  面对历史的突然变异,人生历程的非常跌宕,师昌绪有多少发问,却无以解惑。他曾一度想到过死。然而,他一遍遍地砥砺自己:在无知与愚昧裹挟的淫雨中轻生,是懦怯的表现。中国不会这样!不会……于是,他咬紧牙关,坚强地挺下去。他只有一个信念: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祖国的科学奉献……

  在群专组被关了10个月后,师昌绪被派到一个中专培训班教课,他还是尽心尽力地工作。半年时间写了70多万字的讲义,讲课内容十分丰富。

  “九·一三”林彪垮台后,师昌绪才得到解放,重获新生。他在上边做个报告,台下响起10分钟的掌声。

  这10分钟的掌声,抹去了10年浩劫留在师昌绪心中的阴影。春天终于战胜了严冬,带着巨大的力量和希望,重回人间。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师昌绪心血结晶出的一个个科研成果,一项项得到国家奖励。铁基高温合金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接踵而来的荣誉并没有使他头脑发热,他常常感到愧疚与不安。一场浩劫,使祖国60年代初正与世界科研水平渐趋缩小的距离,又大大拉远了,科技工作者怎能在高速公路上骑着毛驴笑出声来呢?

  “仰望星空”

1  983年,一纸调令从北京飞到了沈阳。时任金属所所长的师昌绪被任命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他不再只是一个研究材料的专家了,扮演起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材料科学乃至整个科学界发展的战略科学家。

  做科学家难,要做好一位“仰望星空”的战略科学家似乎更难。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后,师昌绪曾在1986年的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扩大会议上做《实现四化必须重视技术科学,技术科学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报告,阐明了技术科学的内涵和性质以及它对国家建设的作用,并对技术科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了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他于1985年联合20名专家提出建议,并于当年召开有关研究所所长和大型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为他们牵线搭桥。从此,中国科学院内与技术科学有关的研究所和国内大企业建立了业务协作关系,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也推动了企业的技术更新。师昌绪还主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对国家建设及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发挥咨询作用,并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建议。

  1982年9月17日,师昌绪、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4人联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文章,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必要性和方法。这篇文章奏响了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序曲,在工程科技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在此后每年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都有一些工程科技界代表、委员呼吁成立以工程科技为主体的国家最高学术机构。

  1992年,师昌绪再次同张光斗、侯祥麟、张维、王大珩、罗沛霖联名上书中央,详细阐明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必要性和急迫性。1994年,中国工程院终于在万众瞩目中诞生了。 74岁的师昌绪担任副院长。

  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师昌绪担任副主任之职。师昌绪对我国科学基金制的建立提出过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当他发现973领域中没有材料时,他写信给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经李鹏总理批准,材料有了应有地位;他大力提倡在重视新材料的同时,要十分关注传统材料;他发现很多结构材料资源日益枯竭,他建议国家科技部,将大力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镁列为攻关重点;他意识到我国纳米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将进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上书国务院建议成立“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如此种种,他提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建议,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师昌绪主持编写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创办过4种科普杂志,为我国基础研究的资助指明方向。他热心出版事业,做过6个杂志的主编,主持编纂了《材料大辞典》、《中国高温合金四十年》等辞书和文集;他热心学会工作,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他组织27个学会成立中国材料联合会,并发展为中国材料研究会。他是推动我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杰出管理者和科技战略家。

  人文风范

  “我与师昌绪先生认识了将近40年。他是一位普通人,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他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给我们巨大的正能量!”

  谈起师老,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的陈乐生有讲不完的故事。

  师老获科技大奖在人民大会堂领奖的那天,见到一位过去曾经熟识的中央领导同志,他直言不讳地谈到对当前电视作品的意见,认为应该多在科学普及内容上下功夫。而后他发现科普内容有所增加,感到很欣慰。

  “老头非常招人喜欢,没有一点架子,住院之前他以90多岁的高龄天天坚持上班。见面时常常在我背上拍一巴掌,很平易地和大家拉家常,大家都喜欢这个乐观风趣的老人。”

  陈乐生的孩子小时候非常喜欢师爷爷,因为老人常常主动去逗孩子,给孩子讲故事。陈乐生一家后来成为师老的邻居。师老常常邀请孩子去他家,举了许多生动例子启发孩子学习的乐趣。

  “有一次,孩子在官园少年宫游玩,看到了师爷爷的画像。孩子问师爷爷的画像怎么会在少年宫里?我告诉他,师爷爷是咱们国家的著名大科学家。从此以后,他更加尊敬师爷爷了,学习也很努力刻苦。”

  师老晚年壮心不已,爱国家、爱科学、爱九三、爱青年,不遗余力地发着光和热。

  师老退休后,每天来国家自然基金委上班。每逢九三学社过组织生活,他肯定会参加。支社有了这位“将军级”的社员支持,工作开展的非常活跃,基金委机关党委也非常支持和配合。师老近年来给大家上了两次党课,一次是应机关党委邀请,给全体干部党员上党课。另一次是单独给九三学社支社上党课。他没有用华丽的词汇或客套话连篇的说教,而是以切身经历,以许多生动事例,讲如何做人,讲如何热爱这个祖国。他说,他是材料科学家,做材料的人一定要实用,说高了,说大了,人家也不愿意听,而且还浪费他人时间和精力。他告诉社员们,九三学社就是绿叶,共产党就是红花,我们的这片绿叶就是要衬托着共产党。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要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也决不罢休。

  不求名、不求利、甘心情愿争当“绿叶”,默默无闻贡献余生。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岁月如炬。一生燃烧的师昌绪,将像火炬一样照亮我们前行。

 

编辑:杨雅婷

01 02 03

关键词:九三学社 师昌绪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