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政协委员谈医改的“中国式办法”

2014年11月19日 10:17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公益性是用来保基本的

  “在一定程度上讲,看病难看病贵实际上是个伪命题。”蔡威向记者解释,老百姓所谓的看病难,其实指的是看三级医院的专家难,但看专家不是基本医疗的范畴。而看病贵,往往是指过度医疗,患者自费部分高。实际上在公立医院看病如果全部采用目录内的药品耗材,费用并不贵。

  “所以,我们应该向老百姓普及基本医疗的概念,让老百姓学会有序就医,在社区(基层)医院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然后根据实际需要转诊,到更高层级的医院享受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蔡威建议。

  “我们认为,基本医疗应该是可及、安全又廉价的,这类医疗涉及的所有项目都能够被医保所覆盖,但他可能是不方便的。比如,病人看个牙科可能需要预约到至少两个星期之后。”蔡威告诉记者。

  老百姓对基本药物并不陌生,对基本医疗的概念却知之甚少。对医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也就导致了患者不管大病小病

  都跑三级医院,而这些医院又一号难求的普遍现象。

  但要让公益性顺利在公立医院回归,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公立医院的总收入能保障其人力成本、正常运行、基础建设、大型设备购置以及学科建设等各方面的开支。但是目前,因为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国内大部分公立医院不得不通过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来维持运转,这就导致了公立医院“半公半私”的实际现状。

  对于这种现状的改变,蔡威给出的建议是,“我们可以尝试让公立医院的部分资源市场化”。

  市场化是为了保障公益性

  “比如,一家公立医院可用80%的医疗资源来保障基本医疗,其余20%的资源用于满足市场特需的更高级别医疗服务。就好像有5栋楼房,其中4栋是由政府定价用来满足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的,类似于我们的经济型房源;另外一栋则是由市场定价的商品房,它可以是高级公寓,也可以是独栋别墅。”蔡威表示,基本医疗是公益性的,无需考虑经济效益,但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完全支付基本医疗也不现实,所以可以用特需部分的更好医疗服务所得来弥补基本医疗的亏缺。

  蔡威说,在国外,一家公立医院既有保证基本医疗的病房,病人看病需预约就诊。也有市场化的特需病房,二者的财务分开。而目前在我国,很多医院将这二者混在一起。实际上,这种状况既不利于特需服务的市场化,也不利于非盈利服务公益性的显现,还容易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假象。

  “比如,我们的病房床位费,国内定价一般是30~40元/天,每间病房3~4人,还提供冷暖空调、洗澡、医疗服务等,这是完全没有考虑成本的。”

  在新加坡,基本医疗病房是6人一间,降温用的是电风扇。所以说,这种基本和特需混搭的现象,既降低了特需服务的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本医疗的价格,很不可取。

  “所以我们建议,可尝试将二者分开运营,即‘一院两制’。需要强调的是,建议医院部分资源市场化,是为了利用这部分资源的市场化收益来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而不是为市场化而市场化。虽然这两部分医疗服务的财务分开,但是医务人员等资源依然共通共有。在这种模式下,医务人员在公立部分拿的是年薪,不用再考虑处方和药品之间的收益,只需进行正常的医疗行为。因为医院特需部分的收入可以补充公立部分的收入,也能体现医生的价值。”蔡威向记者特别提醒。

  而这种部分资源市场化管理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增强百姓的有序就医意识。而有序就医就需预约分级就诊,其本身既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直接体现,也是重要保障。

  当然,对于这种尝试,蔡威的推广建议也很谨慎,他认为在大中城市,比如北京,一个区可以先试点一所医院,等模式成熟之后再大范围推广,让老百姓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公立医院。

编辑:于玮琳


01 02 03

关键词:医改 中国式办法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