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大山深处“老县长”——记共产党员、独龙族的“带头人”高德荣

2014年12月21日 23:00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心念

  大山能遮挡人的视线,但遮不住人的眼界。在他看来,独龙人要追赶,“远”靠教育,“近”靠产业。

  他的睿智和兴奋点,从他的眼神里就能感受到。

  “独龙族再不能出文盲和穷人了。”一提起教育,他话就多。

  “独龙族必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具备和外界交流的能力,不然即使脱了贫,迟早会返贫。”

  第一次回乡工作时,他就在母校巴坡小学教书。

  上世纪70年代食品配给不足,加上缺衣少穿,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辍学。为留住学生,每年封山后,他都会冒着严寒,天天跑到乡物资调配员那里软磨硬泡,只为给学生争取十斤肉。看着学生们吃肉,他却在一旁悄悄抹泪。

  当乡长后,高德荣一心惦记村民子女的教育。

  他曾特地赶到迪政当村一户困难群众家里,掏出两百元钱递给男主人,说:“生活困难是暂时的,孩子没文化是一辈子的,要让娃儿读书。”又走到孩子面前,掏出自己仅有的一支钢笔递给他:“娃儿,这支笔送给你,好好读书,将来走出独龙江。”

  这个男孩接过笔,紧紧攥在手里。转眼20多年过去了,他已成家立业,在贡山县城参加了工作。当年的那个下午,他记了20多年。

  阿利英,一户村民的大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时因贫辍学。高德荣知道后,资助了她家一笔生活费,孩子复课以后,还不时接济这个家庭,勉励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将来好走出独龙江。现在,阿利英已读完初中,她最大的梦想是以后考上大学,对得起“老县长”。

  当地干部说,“老县长”是一个“矛盾体”,总是鼓励别人走出独龙江,而自己却往独龙江钻。

  在高德荣和当地干部努力下,在外界关心支持下,独龙江乡教学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一说起发展民族产业,“老县长”话更多。

  “独龙人不能靠挖石头、砍树致富,不能破坏这片青山绿水,它属于国家。光种苞谷也解决不了问题,要搞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

  独龙江峡谷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达97%,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什么才是他说的产业呢?经过反复考察,他盯上了一个当地从没种过的产品--草果。

  草果是一种调味料,贴地生长,喜阴,适合在林下种植,易成活,少病害,好管理。现在产地收购价每公斤10元左右,群众在房前屋后、河边山上、草间树下大规模种植,有的人家一年收入达十几万元,祖祖辈辈没见过这么多钱。

  撼观念难于撼山。曾经,一些村民不相信这种红彤彤的小果子能发家。为此,“老县长”第一个“吃螃蟹”。

  “做一堆计划,不如做一件实事。”在离乡政府几公里远的独龙江畔,他建了个培训基地,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宝贝”。他自己育草果苗,一边试种,一边请专家指导,先取得经验。

  如何推广,他有两招:一是经常杀猪宰羊,免费提供吃住,吸引村民来学;二是送苗。

  巴坡村的木利光55岁,种草果5年。他回忆说,自己年龄大些,学得慢,去“老县长”的基地学了10多次,还拿回许多苗。“有这样的好事,我们当然感激他。”木利光说。

  在高德荣等的推动下,独龙江乡的草果种植面积已逾4万亩。乡里的第一个企业--草果烘焙厂也已建成投产,开始向深加工要利润。

  现在,重楼、中蜂、独龙牛、独龙鸡、漆树、蔬菜等一批特色生态种植养殖项目在独龙江边发展壮大。

  “老县长”越说越兴奋:“以后要建‘绿色银行’,独龙人需用钱,都到山上取。”

  他畅想,独龙江生态好,今后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业,也就是“有品位的旅游业。”

  “加快独龙族产业发展再也等不得了。”他一挥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最美基层干部 独龙族 高德荣 大山深处老县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