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武汉民兵安保曾出洋相:娃娃兵爷爷兵临时充数

2015年03月14日 14:05 | 来源:中国军网
分享到: 

资料图:民兵防空演习

资料图:民兵防空演习

 

  随着新型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城中村、旧城、旧厂的改造工作也在深入推进,城市面貌、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与此同时,这些变化也为江汉区人武部的民兵工作带来新矛盾:人户分离编组难、组织松散教育难、功能弱化训练难。对此,江汉区人武部主动探索、努力实践,在旧城改造中同步改进民兵工作,趟出一条城市民兵建设的新路。

  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过年的气息还很浓郁,可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武部却异常紧张忙碌。“东汉正街出现‘火情’,请你部速派人前来支援!”接到区应急指挥部电话通知后,该人武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120名民兵组成的突击队不到30分钟便齐装满员抵达指定地域,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圆满完成了警戒隔离、道路疏通、火场控制等任务。在演练中,这支民兵突击队的出色表现,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能全天候、24小时高效快捷遂行急难险重任务,得益于我们有一支精干的生力军!”该区人武部部长方兴海向记者娓娓道起了他们在旧城改造中,如何加强和改进民兵工作的一段经历。

  样板分队出现新情况

  2001年,在全国城市民兵调整改革试点工作中,江汉区民兵应急分队挂牌成立,这支以专业技术骨干多、军政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优良著称的优秀队伍,多次圆满完成上级和地方政府赋予的急难险重任务,逐步成长为民兵样板队伍。

  然而,就是这个先进集体,在2013年初协助武汉市迎新年大型灯光焰火晚会安保警戒任务中却出了“洋相”:现场参与指挥的区领导发现这支队伍人员有些奇怪,仔细一看,原来不少面容稚嫩的“娃娃兵”、头发花白的“爷爷兵”站在里面,让队伍十分不协调。

  面对区领导的质疑,人武部带队干部立刻对照名册一一核对,果然民兵人册不符。民兵队长不好意思地道出实情:“这些充数的民兵有的是安保队员,有的是低保户,还有在校的学生,是情急之下 的无奈之举。”

  “这样东拼西凑的队伍怎么能遂行好任务?”区领导失望地说。最后,区人武部只得启动应急备用方案,协调驻区武警某部做好应急增援准备。

  旧城改造引发新矛盾

  曾经风光一时的民兵应急分队,为何落到不被信任的地步?原计划召开的总结表彰会被推迟,区人武部政委欧茂泉带领机关干部,会同区民政、教育、宣传等有关部门深入全区展开调研,随后一场破解城市民兵建设的“诸葛亮会”召开。

  作为武汉市商业金融中心的江汉区,由于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老旧房屋多,区委、区政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城中村、旧城、旧厂等旧城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随着旧城改造工作加速推进,一方面,人员相对集中固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迁、转型,曾依靠各大中型企业编建民兵组织的模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辖区户籍人口外迁增加,人员流失加剧,原先纳编的民兵离开了相对固定的单位和住所,人员难集中、训练难组织、管教难落实。

  “我们区的民兵工作曾一度出现有编不到位、有兵无组织、工作领导关系不明确等尴尬现象,从而导致包括老牌应急分队在内的民兵队伍建设的水平不进反退。”欧茂泉对记者说。

  城市楼宇崛起新队伍

  旧城改造后的市区高楼林立,入驻楼宇的企业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这是一座编兵的富矿,但如何才能深挖为我所用,江汉区人武部动了一番脑筋。他们与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用这个“三结合”,打出了一套加强楼宇民兵建设、提升民兵技术含量的组合拳。

  按照民兵建设跟党走、组织健全民兵跟进的原则,该区人武部指导街道社区对辖区楼宇企业进行思想浸润,健全党团组织。2014年4月,江汉区第一个楼宇民兵连在组织健全的武汉广场大楼成立。随后,世贸、新世界等10余幢写字楼也建起民兵组织,“白领民兵”达1000余人。

  按照“便于抽调、便于集中、便于活动”的要求,该区人武部在兵员编组上,少编生产骨干,多编辅岗人员;在训练时间上,错开生产高峰期,组织换岗休息人员参加训练;在训练内容上,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同时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还争取到减免税收等减轻编兵企业负担的优惠政策。

  该区人武部充分发挥民兵先锋示范作用,广泛开展“我为企业建设作贡献”等系列活动,鼓励楼宇民兵在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中站排头、挑重担。2014年,骏华大厦开展“民兵号”命名和“民兵研发小组”称号评选活动,一年来,入驻该大楼的科德公司,仅民兵骨干带头研发的成果就为公司带来了20%以上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吴星亮刘念涛本报特约记者李锐)

 

 

编辑:曾珂

关键词:武汉民兵安保 娃娃兵爷爷兵临时充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