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余玲玲: 外公和外婆的故事

2015年07月03日 18:0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三)

  小时候在外婆家寄养的还有我的表妹,大舅的女儿玫玫,她比我小2岁。大舅和舅妈因文革时期,知识分子臭老九下放到江西宜黄县。

  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幕是,大舅和舅妈将只有不到一周岁的女儿留给外婆,离别时撕心裂肺的场景。我那时也只有3岁,据讲人只有5岁才会有记忆,我的记忆发端,应该是这次亲人离别的时刻。

  舅妈搂着一岁的女儿,亲吻着、哭喊着、心啊肝啊的叫着,我趴在床沿边,惊恐地看着这一幕,原来这叫离别。

  这一别就是十几年,文革结束后,大舅、大舅妈落实政策回城时,女儿和他们形同陌路。

  我小时候总是认为自己在外婆家寄人篱下,玫玫姓王,整个家族人都姓王,邻里、熟人都喊外婆叫王婆婆,我以为外婆也姓王,只有我一个人姓余。小舅、小姨们流露出的温柔眼神和笑脸及关心、呵护、疼爱对玫玫似乎更多些。我百思不得其解,经常一个人偷偷哭泣。外公最喜欢逗我玩,揶揄我,他说我爱哭,象林妹妹进大观园,一点小小的不足挂齿的委屈就流泪,叫外婆做个袋子接眼泪,否则白流掉可惜了。直到我成年后,外公看见我,还是要问一句,你的哭袋丢了没有?

  有一次我问外婆,你怎么对玫玫比我好,其实我比她和你的关系更近、更亲,外婆说为什么呀?我说我妈妈是你生的,我是我妈妈生的,我们三人多亲啊。大舅是你生的,这不错,可是玫玫是大舅找的湖南的女人生的,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怎么对她和对我不一样?外婆笑笑,说没有这么一回事,玲玲、玫玫她都一样喜欢,那年我只有6岁。

  (四)

  外公早年和他四弟在他们大姐家帮工。大姐家里是地主,做各种生意,对外的生意都交给外公接洽。外公从小勤奋刻苦耐劳,人品正直恭俭,深得他大姐、姐夫的喜爱和欣赏。外公聪明灵活,帮助姐姐、姐夫打理生意时,自己不断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生意的经验,赚取的资金,为日后自己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外公日后自己做生意,创办“義和祥”粮油行,在南京、武汉、无锡等地都开有分店。后因中华八年抗战,国内内战频频,国民似无宁日,又因家族不和、兄弟相残、举家南迁,以避祸殃、内谋发展。

  外公、外婆拖家带口20世纪40年代末期来到九江谋生,外公一人在外谋生,要养活6个儿女(后面三个还未出生)可想而知的艰辛。外公会砌匠、木匠、油漆匠,到九江后的全房家具全部由外公一人完成。会做刨子、火钳、篮子等生活用品。还会做木桶、木盆,上了桐油油光锃亮。织毛衣、做帽子、鞋子也是他的拿手活儿。

  在我的眼里,外公是个奇才,粗活细活都会干,小舅说这是9个儿女要吃要喝,生活的艰辛,现实的逼仄逼出来的啊!50年代中期,外公才在国企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我上小学时身上穿的雨衣是外公用白色透明塑料做的,同学们很好奇,我并不喜欢,外公说手上拿油布伞太重,又背书包,人小不方便,穿雨衣省事,我就是不肯穿,在家里穿好,出门就脱掉,宁愿在雨中奔跑。

  我和玫玫如果调皮了,外公会用右手摆出粟弓的姿势,准备落在头顶时的一瞬间,总是隔着一纳米,永远落不下来。外婆就不一样了,外婆的粟弓磕在头上很痛,现在想起来都似乎有痛感,外婆对不听话的孩子永远是粟弓伺候,没有人不怕的。不象现在打小孩是打屁股,粟弓这种暴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历史了。(粟弓即右手四指弯曲至手心,中指突出,磕在头顶非常痛)

  小舅告诉我,50年代初期,外公在一砖瓦厂工作,晚上接一些其它的活儿,这个活儿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儿,这个活儿是做房子,有一次他和别人说他会做房子,别人信以为真,就说我家里正要做房子,你会做就让你来做吧,其实外公根本就不会做房子。晚上他一个人手里拿着尺子等工具偷偷出门了,他到了做房子实地测量、划线,想着准备做房子的工具,计算着砖瓦的多少,没过几天,房子真被他做起来了,钱也赚回来了。

  外公为子女的生存殚精竭虑,艰辛创业,困苦遍尝。至古稀年龄仍不脱离劳动。晚年归佛,常念佛号,81岁归西。

编辑:付鹏

1 2 3

关键词:九江市政协委员 余玲玲 九江政协 政协委员 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