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谨防“租车融资”成投资理财陷阱

2015年08月04日 15:47 | 作者:莫开伟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继今年2月郑州汇和汽车租赁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后,近日河南金基汽车租赁公司也步其后尘,工作人员去向不明。来自省内濮阳、洛阳、信阳、南阳、安阳、商丘、开封等地大量客户在拿不到收益金又要不回车的情况下,纷纷来到其郑州总部维权。他们中少则每人投资托管一辆车,多则十几辆,总共涉及车辆近千辆、资金逾亿元。

  “租车融资”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新“投资理财”方式———投资租车公司,它由投资人出钱买车,租车行代租分红,最后车辆由租车公司原价赎回的投资方式。看起来是一门新兴投资产业,因为国内有超过近3亿人拿到了汽车驾照,只有1.5亿人拥有属于自己的车辆(包括各类货车、轿车等),而且互联网又让租车现实可能性大大提高,于是调动了更多意欲淘金创业者开起了租车公司。刚开始,租车公司也是将投资者的钱用于买车出租。但实际难如人愿,因为租车公司投入大,要车、要门店,且回本慢;尤其整个行业缺乏规范运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竞相压低租金的恶性竞争现象,使租车公司获利空间大大缩小,有些租车公司生存更是难以为继;即便勉强经营,也是亏损窟窿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租车公司便打起了歪主意;加之大多数民众对新兴“租车融资”业务分辨不清,错把其当成投资理财,缺乏应有警惕。他们就利用信息封闭不对称、民众对其经营是否合法搞不清等漏洞,以租车公司为幌子,暗地进行非法融资活动,大肆欺骗广大投资者,“租车融资”买车是假,玩“空手套白狼”的“融资游戏”是真。当资金到手之后,就大肆转移资金用途,将其投向其他高风险、高回报产业,一旦所投产业资金链断裂,就变成了地道的“击鼓传花”游戏,只得靠借新还旧,不断向投资者许以高额投资回报,以获得更多资金来源,弥补日益扩大的骗局需要。最后让“租车融资”成了又一个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重灾区,使更多民众“钱车两空”,成了受害者。

  河南金基汽车租赁公司的行为就凸现了“租车融资”的非法性和欺骗性。刚开始,该公司为吸引投资者,许诺“投资一辆车,3年后净赚一辆车”。据投资人马女士介绍,其2013年5月与金基公司签订的《汽车投资托管理财合同书》,将一辆7万多元的轿车托管给金基公司,每月领取投资收益金1972元,可连续领取36个月,到期后金基公司会以全款回购此车,相当于净赚一辆新车。受高回报诱惑,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对其完全丧失风险警觉,不仅没有买车将其过户到自己名下,就直接把现金交给公司,由公司操作。租车公司在支付两三个月投资收益金之后,就借口资金有困难停止支付收益金,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欺诈融资行为。同时,据参与金基汽车租赁公司投资者披露,该公司利用投资者资金在海南省澄迈县投资了一个沉香林木种植项目,并发现了一本厚厚的有关金矿开采借款的复印材料。另外一些“租车融资”崩溃事件中,钱则很可能拿去放了高利贷。如此一来,“租车融资”完全变成了欺骗广大投资者的非法集资活动了。且目前有其生存土壤,主要是披着“租车融资”的外衣,对普通民众具有较高欺骗性和蒙蔽性;同时“租车融资”尚处监管真空地带,缺乏专门监管部门,使其不法融资活动得不到及时披露,其违法信息得不到适时传播,尚未引起社会足够重视。

  显然,民众私人入股或挂靠租车公司并不靠谱,把其当做投资理财方式更是一个危险举动。笔者认为,政府应采取措施提醒或呼吁普通民众了解、警惕“租车融资”,有关部门应分清责任,切实肩负起对“租车融资”业务的监管,尽快出台相关管理规范,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同时,尤其要加强对“租车融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租车融资”合法性与非法性分辨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使“租车融资”的非法融资行为失去社会生存土壤,防止更多灾难性后果出现。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银行监管分局)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租车融资 租车 投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