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释放新需求 创造新供给

2015年12月10日 17:34 | 作者:张连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供给侧的改革并非否定“三驾马车”,也不等于经济学领域的供给学派,在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强调产业政策要准,这是针对当前客观情况的务实举措。

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所以说备受关注,不仅因为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

2015年,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收支也不乐观;从微观上看,部分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尚未得到好转;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体去库存化也面临诸多艰难挑战。好在经济新动能的效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大潮带来诸多积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稳定,民生稳固,经济增长虽然步履艰难,但结构调整逐步好转,并且动力不减。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如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新供给改革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及推进稳增长+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

房地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产能过剩等内容将很有可能被吸纳进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成为明年的工作重点。三季度的GDP增速为6.9%,尽管这一数据仍然处在合理区间,但经济下行的压力依旧不可小觑。在此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展开了一场经济冲刺大战。目前包括铁路、水利等大型基础投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有所改善,四季度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进展。此外,政府专项基金和PPP(公私合营)模式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四季度也将看到明显成果。

从中央层面来看,不仅相关部委加快了审批和资金投放安排,下行压力较大的外贸方面也有密集动作。近日,海关总署针对当前进出口情况推出批量措施,按照“打破垄断、促进竞争、规范行为、完善监管”的原则,提出了放开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的准入限制等措施,切实减轻进出口企业的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紧接着,在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项具体改革措施,包括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上述四项措施是在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规模,反映出供给侧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

供给侧的改革并非否定“三驾马车”,也不等于经济学领域的供给学派,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强调产业政策要准,这是针对当前客观情况的务实举措。

从企业层面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转型,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相当复杂,在特定增长状态下,存在着一个最优结合点。导致严重过剩产能的较高增长速度,将会降低企业利润,这就是稳增长与稳效益的矛盾。只要企业盈利处在一个正常或改进的状态,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就不会成为很大问题。可以说,与企业好的盈利状态相对应的速度就是一个合理的速度。不妨提出“企业可盈利、就业可充分、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其中核心是企业可盈利,这一条做到了,其他几条才有保障。供给侧改革是否深入并取得成效,企业盈利水平将是一个关键的度量指标。

对于供给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大的部署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顶层设计和基层试验互动。顶层设计主要是管方向、划底线。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真正有效管用,还是要给地方、基层和企业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错、比较、改进,找出符合实际、确有实效的办法。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一条成功经验,应该说现在依然适用,并可在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释放新需求 创造新供给 供给侧的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