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我行我塑”的破解点不只在于“禁”

2016年02月17日 09:15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据报道,节假日期间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国实施七年多以来,效果并不明显。为减少使用塑料袋产生的污染,多地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试图破解塑料袋的难题。(2月15日澎湃新闻网)

八年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曾广受好评,然而,如今“限塑令”已过“七年之痒”,塑料袋的使用却依旧“我行我塑”,甚至让各大超市因这“一纸禁令”大赚一笔。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以为其破解点并不在于“禁”。

事实上,许多地区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其目的在于实现环保的最终目标。但是,现在的生活中,塑料制品已经大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绝大多数消费者心里,塑料购物袋并不能与“污染”画上等号。而且即使在塑料购物袋被证明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情况下,如果找不到比之更加方便、有效的替代品时,人们对于塑料袋的“热情”只会有增无减。

从另一方面来说,“限塑令”不能令行禁止的另一大原因在于“限塑令”的“两制”。我们在很多超市都能见到因“限塑令”收费的塑料制品,但在市场经济最末端的集市上,商贩用的塑料袋却往往比超市中的塑料袋有着更大的污染性,但并没有机构对此进行管制,这无疑加重了“我行我塑”的现象衍生,从而让“限塑令”更加无法大范围“落地”。

笔者以为,要破解“限塑令”的难题,最主要的不是“禁”,毕竟“禁”的落脚点仅仅是在市场的最末端。而要真正“限塑”,限制生产才是应对放在首位的。只有从生产源头开始限制,让塑料制品“供不应求”,同时找到合适的替代品,“限塑令”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纸空文。

因此,期望看到政府能够严格塑料袋生产企业环保标准,将监管、生产和环保产品的推广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让更多的环保产品而不是污染源产品出现在市场上,真正破解“我行我塑”。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限塑令” “我行我塑” 塑料袋污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