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期待一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民法典

2016年03月05日 08:51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128774850_14571281205411n

人物素:郭红松

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发言人傅莹发布消息:制定民法典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她还表示,民法总则草案预期在6月份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意味着民法典的编纂将迈出实质性步伐。作为民法学者,我深感振奋。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我认为,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反映21世纪的时代特征,彰显21世纪的时代精神,从而更好地引领社会生活。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互联网+”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如果说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19世纪风车水磨时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国民法典是20世纪工业社会民法典的代表,那么,我国的民法典则应当成为21世纪互联网时代民法典的代表。

民法典如何反映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一是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给个人隐私等人格权带来现实威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人肉搜索”泛滥,网上非法披露他人短信、微信记录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格权立法,强化人格权保护。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民法典 互联网 法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