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老乔的雷锋情结

2016年03月05日 10:34 | 作者:王兴东 谢颖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按

多年来,文艺界政协委员积极对文艺发展建言献策,并在各自领域中深入生活、创作文艺精品。他们身上,有精彩的故事、有深刻的思考……两会副刊推出“委员说话”栏目,由委员口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首期“委员说话”邀请王兴东委员讲述他眼中雷锋战友乔安山的这些年。


王兴东(右二)与乔安山(右一)在“中国雷锋林”启动仪式上。

王兴东(右二)与乔安山(右一)在“中国雷锋林”启动仪式上。


“兴东老弟,我是老乔,现在机场呢,又要去外地做学雷锋的报告。”电话里传来乔大哥爽朗而熟悉的声音。


乔大哥是乔安山,雷锋的亲密战友,我编剧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主人公。乔安山比我大10岁,1941年生,他比雷锋小一岁,我一直亲切地称呼他为“乔大哥”。1997年《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公映,乔安山的形象随着这部电影走遍全国各地,人们才知道,乔安山在雷锋去世后的30余年里,一直以老班长为榜样默默地做好事,无私地奉献爱心。


《离开雷锋的日子》当年在北京市创下最高上座率,185万人走进影院,票房效果很好。据电影频道负责人告诉我,19年来放映39次,依然有收视率。一部回答雷锋22岁时如何离开了我们,与他生命息息相关的战友乔安山如何继承雷锋遗志的主旋律电影,竟然有这样经久的生命力,作为创作者当时是意想不到的。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这部电影整整影响了两代人。一位朋友告诉我,当年他是学校组织观看的这部电影,那时还是中学生,如今自己也当了孩子的父母,在为自己孩子选择电影时,思前想后,还是觉得《离开雷锋的日子》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也看看,从小培育做人的品格。一部主旋律电影,推出一个人物乔安山、传达一种社会需要的精神基因,细一想,这部电影我是投入了真情实感,才会收获如此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益。


电影彻底地改变了乔安山本人的“命运”。


我和乔安山相识在1995年。当时我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消息,说一个叫乔安山的人,1962年8月15日与雷锋同车执行任务,他在倒车时,意外撞倒了一个晒衣服的柞木桩子,打在了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太阳穴处,雷锋经抢救无效牺牲了。这样一个与雷锋有特殊关系的人物一下子吸引了我,我从长春赶到辽宁省铁岭市找到了乔安山。那时,他已从铁岭运输公司下岗三年,住在破旧的职工宿舍里,和老伴儿在农贸市场卖茶叶和糖果维持生计。对我要采访写电影的想法,乔安山是有顾虑和抗拒的,怕大家都知道雷锋是他撞倒的,人们会歧视他,在铁岭怕待不下去了。


雷锋去世后的30多年里,乔安山对外界隐藏起了和雷锋的关系。因为愧疚和多年来遭受的坎坷,他一直把雷锋默默放在自己的心里,不愿意对外人说。不过,他内心的情感,他身上背负的使命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作为“雷锋班”的一员,立志要把雷锋精神践行下去,这从电影里乔安山和儿子的一段对话可以感受到:


乔兵:“爸,学雷锋是你们上辈人的事,现在都讲怎么赚钱,谁还讲学雷锋?”


“呸!”乔安山将嚼烂的烟丝和满口的苦水吐出来,气得脖颈通红:“乔兵,你再说一遍。”


乔兵:“现在谁学雷锋谁是傻子。”


乔安山:“谁说这话谁是傻子。”


乔兵:“爸,也就你还相信雷锋精神吧?”


乔安山:“别人不信,我不能不信!别人不学,我不能不学!”


我记得电影拍完后,剧组把乔安山请来审片,他泪流满面,一边看一边哭,结束后不停地对我们鞠躬,这部电影神奇地解开了他多年的心结。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电影在全国各地热映,感动了无数观众,很多地方都请他去作报告。从此,乔安山的人生发生了变化,成为最好的雷锋精神传播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19年来,乔安山走遍了300多个城市,街道、学校、部队,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去,不收费、不收礼、有问必答。有一次,由于上午下午连着作报告,乔安山的脑血栓发作,住进了医院。可是病好了没多久,他又踏上了征程。这些年,他还收了很多志愿者为“徒弟”,投身公益事业。不管走到哪里,乔安山都很受欢迎,他说:“我讲的是真实可信的雷锋,人们欢迎的是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善待他人,说明雷锋精神在群众中扎根,开花结果,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像雷锋这样的人。”


我和乔大哥最近一次碰面,是在去年6月底。那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85支中国雷锋出租车队队长、首都的士雷锋车队司机200多人汇聚北京昌平,一起种下绿树,建造“中国雷锋林”。


“我们是的士雷锋车队,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小小车厢传真情,敬老爱幼乘客至上……”中国雷锋车队于2012年5月23日成立,由最初的8支组建队伍发展壮大到如今的85支,遍及全国22个省市。队长王凤进大姐说,车队队员们发扬雷锋精神,通过实际行动在首都义务种下一片雷锋林,我们期望中国雷锋林茁壮成长、世代长青,使首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更美,更希望实现有路就有雷锋车。


乔大哥和我站在山上,看着满眼的绿树红旗,心情都很激动,我俩一起挥锹破土,认真把树苗种下,每种下一棵,就好似埋下了一颗雷锋精神的种子。乔大哥对司机们说,雷锋精神扎根有多深,社会向善的力量就有多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热情、友善、诚信,才能把好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盘。


乔大哥今年已经75岁了,他告诉我,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只要能动一天,就要去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从一棵树到一片林,需要浇灌养护;从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到一群人的道德修养,需要文化的传播,需要精神的感染。这其中,文艺作品担负着启迪人心的任务,一些有骨气、有温度,有信仰的艺术形象,滋养着人性崇善的基因。传播雷锋的精神,我会和乔大哥一样,一直走下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兴东 雷锋战友 乔安山 学雷锋 《离开雷锋的日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