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中国真正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前联合国副秘书长、 全国政协委员陈健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03月06日 23:41 | 作者:高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这样的背景下,到底应该怎么看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情况和未来的前景?“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后市可期,大有希望。”陈健说,这不是口号,而是基于三点理由:

首先,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所谓基本面没有改变,是说中国经济韧性好、回旋余地大,中国可干的事太多了。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资源,还有足够的储备、足够的人才,产业结构分布完整,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正式开始,所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支持没有改变。

第二,中国的经济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就国内投资市场来说,还有很多事可干,比如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民生工程、投资绿色环保等等。投资空间大,国家可储备的政策也很多,说到底,让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招数还有很多。从国际上来讲,中国与很多发达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加强了产业合作,发展空间也更多。

第三,目前中央采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是正确的。这是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牛鼻子”。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这样的基本方针才能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长期忽略的问题,过去总是讲增长消费,去帮助消费,不管市场需要不需要,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供给侧不合理是中国几十年来积累的大问题,而中央这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抓住了经济增长的关键。

抓住了“牛鼻子”下一步要解决三个问题。陈健说,一是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抓好国内的稳定、三是提高工作效果。他说,所谓提高工作效果就是要提振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目标,剩下的才是我们的水平和具体手段,如果没有信心,其他就会受到影响。”。

最后,陈健强调,在国家产能合作方面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说法,“有人一讲国家产能合作,就认为是把过剩产能移出去。其实这是不对的。”他说,国际产能合作走出去和请进来应该是双向的,如果只把中国产能都移出去,那么中国就成了空心市场,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就没了。如果没有了实体经济,人怎么去消费?

陈健委员言之有物,让在场的外媒记者不断地做着记录,现场一片安静。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前联合国副秘书长、 全国政协委员陈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