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新华网评》四评两高报告

2016年03月13日 20:12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事情过后,回眸一望,于重重乱像之间,倒能看出些中国法治前行的意味来。一是公民关心起本与己无关的事情,你的事变成了我的事,大家的事,这种关心和参与,体现了公民社会的发育和走向成熟,也是法治国家所必需的民众基础。二是大家想说的话能放开地说了,不但能说,而且能摆在公共平台上说,大家均能听到、评说,这不正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体现吗?三是法院的行动与作用。公民在法治进程中的所有参与,最终都将体现在法院(法官)的行为上。作为法治国家最重要也最显著的功能性机构,法院的一举一动都将带来对这个国家法治进程的种种解读。

两高的工作报告是每年两会的重头戏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尤其是最高法的报告涉及面广,与民生的联系更加紧密,受到的关注程度也更高。我对今年高法报告总的感觉可以用三个“非常”概括。一是内容非常扎实,最高法报告全文大概8000字左右,引用了近百个数据,同时还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说确实做到了实事求是,不张扬、不邀功、不回避。二是语言非常平实,本次报告文风亲民,没有了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让不懂法律的老百姓也能一听就懂。三是总结非常全面,报告对民、刑、行政、执行、国赔等各项法院法定工作职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

2011年着实是热热闹闹的一年,从“糖高宗”、“蒜你狠”到“房地产限购令”;从“瘦肉精”、“地沟油”到“PM2.5监测”;从“网络集体拯救被拐卖儿童”到“三公经费公开”;从人人喊杀的“药家鑫”到人人在抓的“南京神秘劫匪”。这些一年来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焦点证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强,民众的注意力开始由以往的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向现在的如何确保生活更加健康、更加幸福转变;开始由以往的只关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向现在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转变。真的是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民众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主体意识、法律意识等都在增强了。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新华网 两高报告 两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