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儿科医师缺口20万破“荒”需多管齐下

2016年03月15日 20:26 |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社区医院儿科冷冷清清

大医院儿科或儿童医院一个医生一天要看百个左右的病号,但前往社区医院就诊的儿童寥寥无几。王云峰介绍,许多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根本没必要到大医院儿科甚至专门的儿童医院来治疗,更不需要住院,在基层医院就可以看好。

“我家宝宝生病,都是去大医院,大医院正规又保险,小医院和社区医院出了事谁负责。”家住昌平的吴女士道出很多家长的心态。

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表示,70%到80%的患儿应该由社区医院来承担。家长逢病必去大医院,儿童就医数量激增,加剧儿科医师的紧缺,也拉大医疗服务能力的“断层”。

据了解,目前我国政策限制大型医院盲目扩张,要开拓更多满足就医需求的“新土地”,只能依托于社区医院。美国约有80%的儿科医师在社区看病,只有小部分疑难重症患儿才转诊到儿童医院。

“在大医院看病拿药,回社区医院打针。”王健康坦言,目前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医院,优秀的儿科医师往往不愿“下沉”到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居多,专业的儿科大夫少之又少,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衡。

面对一些新的症状,社区医生能力有限,就很难再挽回家长信任。专家建议,社区医生需要不断通过自学、参加学术会议或选修课程等进行专业“充电”。同时,要实现儿童医院、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联合转诊”,儿科医护人员和病床紧张的程度将能得到缓解,还能将更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重症患儿。

重开儿科专业远水解不了近渴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未来中国每年平均新增的新生儿规模预计在250万左右。与此同时,儿科的人才面临成熟人才流失与后续人才培养不足的窘境,儿科医师缺乏的现状无疑将会雪上加霜。

据了解,儿科本科专业从1983年开始设立,而在1998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大调整中,却被合并进了其他专业,儿科专业也自此取消,这意味着儿科医生从此失去专业培养的源泉,而要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谁“自愿”来从事这工作。

王健康介绍,当年取消大学本科中的儿科专业,原因之一就是医生是一个博学的行业,知识基底要宽,儿科更是如此。但是,考虑到收入、工作强度等原因,本科取消儿科专业后,到研究生阶段愿意选择儿科方向的学生又很少,经常需要通过调剂才能增加儿科方向学生数量。

王健康表示,由于本科没有了儿科专业,儿科就处于劣势地位,甚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取消了儿科目录,学科发展受到了影响。儿科医生要想成为名医相对更难,职业上升空间有限。“儿科实际上是针对小孩群体的大综合科室,要求医生知识技能非常全面,但是同时又不需要像其他专科医生那样有特别深入的钻研。这样一来,儿科医生在论文发表、职称评定方面都处于劣势。”

针对儿科医师来源少的问题,近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为解决儿科医生荒问题,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一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此外,还将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争取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这是时隔近17年后重启儿科本科的招生。

恢复儿科本科专业的做法能否彻底解决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我们等不及,学校恢复儿科专业后,最少本科毕业还有五年,再经过专科医师培养,然后再在临床上成为一位有经验的、合格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儿科医生,十多年就过去了。”王云峰认为,想办法让现有的儿科医生稳住很重要,同时,可以让现在的医学生们在规范化培训中投向儿科专业。

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破解“儿医荒”

如何缓解儿科医师“荒”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时值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纷纷支招。

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表示,各地近年来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新建儿童专科医院、恢复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高校逐渐恢复儿科系等,但收效甚微。要缓解儿科医生荒,必须要出台强有力的相关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有效提高儿科医生待遇。

郑小燕建议,各级财政设立“儿科发展专项补贴资金”,重点用于对儿科医生的补贴,增强儿科吸引力,逐步完善我国各级儿童医疗服务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科医疗服务需求。

“尽管恢复本科招生可以储备儿科后备军,但是破解儿科医师荒,根本之策还是要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体系,改善现有不合理的儿科医护待遇,稳定现有队伍,不断吸引新的人才补充。”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物信号传导研究室主任医师王红阳在聚焦儿科困境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考虑到儿科医生在病人身上花费的时间、耐心和精力都要比成人多得多,全国政协委员、北大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表示,建议适当上调儿童诊疗费,增加的部分通过扩大儿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来弥补,同时制订针对儿童医院、设有儿科的综合性医院的专门补偿机制,缓解当前儿科“亏本经营”的窘境。

王云峰也表示,解决儿医短缺要开源节流,要在儿科医师晋升职称时给予倾斜,提高儿科医生的基本待遇,改善儿科医生执业环境,留住更多的人才。同时还得下大力气提升基层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质量,建立分级医疗,减轻大医院的医疗负担,如建立儿童医联体,医联体内部三级医院间、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间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A要带好备用物品

宝宝一生病,很多家长就着急忙慌,不少家长到了医院才发现忘记带这个忘记带那个。王云峰贴心地列出了一个物品清单,这样可以有效节省就医时间,并应对宝宝的一些突发情况。

1. 诊疗卡、社保卡等;

2. 适量的现金、银行卡;

3. 标本(大便、小便等),如果宝宝拉肚子,请用塑料瓶等清洁容器装好标本带去医院化验;

4. 如果是复诊,需要带上病历、检验报告,正在服用药物的清单,以便医生参考;

5. 候诊时间可能很长,喝配方奶的宝宝需要带上奶瓶、奶粉;

6. 水杯、毛巾、尿布、湿纸巾、垃圾袋等常用物品及备用的替换衣物、小毯子;

7. 拥挤的环境、打针的疼痛以及其他宝宝的哭闹等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良的体验,准备些宝宝喜欢的玩具,及时用玩具分散注意力能够减少宝宝的不适。看病的时候,医生会掀开衣服摸摸小肚子,预先解释说明会让宝宝有心理准备,不至于被陌生的情景吓坏。

B家长要懂得沟通

带宝宝候诊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心烦意乱,可等轮到自己的宝贝看病了,才发现有很多准备工作没做好。专家表示,候诊的时候可以做好以下几件事。

1.测体温,发热的孩子应该先给孩子试个体温表,记录下孩子当前的体温。

2. 称体重,儿科好多用药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的(一般儿科护士站都会有体温计和体重秤)。

3. 了解过敏史,孩子以前的用药情况要了解清楚,特别是有无药物过敏史。

同时,很多儿科医生每天要看上百个患儿,分配到每个宝宝身上只有短短几分钟。王云峰建议,就诊时间很宝贵,家长要多了解医疗常识,还要学会与医生沟通。要有问有答,直截了当,对于医生提的问题最好是给予直接鲜明的回复。


编辑:赵彦


01 02

关键词:儿科医师缺口 儿医慌

更多

更多